2018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 公元前202年,刘邦 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 ,史称 西汉。但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经济

萧条。

2.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用了休养生息政

策:

① 下令“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了农业劳动力。 ② 轻徭薄赋:减轻赋税、徭役、兵役。 3.“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

①原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②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 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汉武帝

促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听从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

较小的侯国;②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具体措施:(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 光武帝死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4. 黄巾起义: 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成立组织:太平道; 结果:历时9月被镇压;

影响:沉重打击力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

1.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西域。

2. 公元前138年 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络大

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出使是为了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两次出使为开通陆路丝

绸之路奠定基础。

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

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

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5. 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域)——西亚(安息)——欧洲(大

秦)

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 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三国的发展。

国家 魏 蜀 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经济与生产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丝织(蜀锦)业兴旺 造船业发达 4.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 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7课 西晋短暂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

1. 263年魏灭蜀,266年 司马炎 建立晋朝,定都 洛阳,史称西晋。西晋统治腐败,奢靡之风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时代 东汉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成就 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 《伤寒杂病论》 麻沸散、五禽戏 地位 造纸鼻祖 医生 神医 盛行。

2. 西晋初期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

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 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內迁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

日益缩小。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 司马迁(汉武帝时期),记述了从 黄帝到汉武帝 时期的历史。4. 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佛教: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兴起于 东汉末年,创始人之一叫 张陵,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六国”。

5. 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

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最后,前秦统一北方。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 317年 司马睿 重建晋朝,定都 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2. 淝水之战后,东晋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的景象。

3. 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的统治。宋、齐、梁、陈先后建立,史称南朝,与

北朝并存。

4.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

技术;②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

安定。○

4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5.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383年的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

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 北魏 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3.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 洛阳。 4. 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哪些?①说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

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用汉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6.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

的动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 南朝的 祖冲之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

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创立大明历,制造千里船,水碓磨等。

2. 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 贾思勰 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

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 顾恺之 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 北朝有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是著名的

两大石窟。

6. 北魏的 郦道元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