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防雷考试题库

1、通常雷暴云上部荷正电荷,下部荷负电荷,云底荷少量正电荷。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4、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由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统称为雷电感应。5、一类防雷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5m或6×4m。二类:10×10m或12×8m,三类:20×20m或24×16m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避雷带(网)的引下线应不少于 2 根,其设置间距应分别为 12m 、 18m 、 25m 。 6、避雷针接闪器长度为1-2米时,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 16 毫米;钢管直径不应小于 25 毫米。

7、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避雷带(网)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 8 毫米;用扁钢制作时截面积不应小于 48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 4 毫米。

8、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 2.5 米,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 5 米。

9、若从空间位置来分类,可将闪电分成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地闪电。

10、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

1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 地理 、地质、土壤、气象、 环境 等条件和 雷电活动规律 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12、一、二、三类建筑物分别选择30 、45 、60m的滚球半径。

13、二类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 防雷电感应 、电气设备、 信息系统 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 金属管道 相连;当不共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但不应小于 2米 。

14、雷电的破坏作用有 热效应 、机械效应 、 电动力效应 、 静电效应 、 电磁感应 。 15、雷电感应由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组成,通信线路遭雷电感应后,雷电波以行波形式沿线路向两方向传播。

16、由于雷击电磁脉冲严重程度不一样,建筑物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 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后续防雷区等区。 17、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OA或LPZOB与LPZ1的界面处做 等电位连接 。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就近连到 接地体上 。

18、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200 kA、 150 kA、 100 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 kA/μs、 15 kA/μs、 10 kA/μs。

19、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 45米时,尚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20、电涌保护器(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 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 ,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

21、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用铜或镀锌钢做等电位连接带时,其截面不应小于 50 mm2。 22、金属油灌必须作 防雷 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 2 处,其弧形间距不应 大于30米 。 23、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 30米 时,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米 时,尚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保护措施。

24、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 接闪器 、引下线 、接地装置 组成。 25、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 共用接地系统 为主。

26、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 等

的统称。

27、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 和 房间 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28、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 热镀锌或涂漆 等防腐处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采取加大其截面积或其它防腐措施。

29、在TN—S系统中,电涌保护器的接线方式可以是:接在每一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总保护端子或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较短者。

30、电涌保护器的设计类型有 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制型、复合型三种。 31、电涌保护器有热保护、泄漏电涌保护、过电流保护三种保护功能。 32、评估屏蔽效能应采用 雷电流幅值密度 及相应的 磁场幅值密度。

33、数据传输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其接口、传输速率、特性阻抗、验波比、插入损耗、频带宽度等性能指标应满足传输性能的要求。

34、屏蔽是减少 电磁干扰 的基本措施。为减少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措施:外部屏蔽措施、线路敷设于合适的路径,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35、电涌保护器按组成的非线性元件特性可分为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制型和混合型。 36、为使建筑物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7、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的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成及布置

38、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与后果分为三类。 39、雷电反击是指受雷击的金属物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高的电压此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它金属物品发生闪击的现象。

40、雷电波侵入高电位是指直接雷或感应过电压从输电线路、通讯线路、无线电天线等金属的引入线引入建筑物内和其它地方,发生闪击而造成的雷击事故。 41、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流具有极大的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空间有强大的变化的电磁场,处在这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较大的电动势,由于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统称为雷电电磁脉冲,又叫二次雷击。 42、一般建筑物的重点保护部位:(1)建筑物的屋角、屋脊与檐角。(2)平房的屋角和四周的女儿墙。(3)屋顶的特殊突出结构。

43、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米,人工垂直接地体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距离宜为5米。

44、雷电放电过程中的回击常称主放电或主闪击。

45、若从空间位置来分类、可将闪电分成云内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

46、SPD的接地端和与相线零线的连接线应尽可能的短而直接线总长度宜小于0.5m。 14、现代防雷系统防雷由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防雷电电磁脉冲三大部分组成。

47、外部防雷主要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泄放的技术措施,使用外部防雷装置一般可将电流的50%泄放。

48、内部防雷的技术措施有共用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设SPD措施。 49、SPD叫做浪涌保护器它是一种利用非线性限制电压元件用以限制瞬态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的器具。

50、雷电防护区(LPZ)可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直击雷防护区LPZOB第一防护区LPZ1后续防护区LPZN+1。

51、总等电位连接是指LPZO区LPZ1区交界处,即建筑物内外界面处,对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线与建筑物大尺寸金属构件的等电位连接。

52、对于装有敏感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其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系统,如采用其他系统可通过SPD的安装改造,改造后N线与PE线应严格分开。

5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度90米,在此采用防侧击雷措施,30米起每隔6米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30米以上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54、建筑物的防雷区可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

55、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56、防雷电电磁脉冲采取的措施有共用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设SPD。 25、第一、第二、第三、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为200KA、150KA、100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20KA/us、15KA/us、10KAus。

57、机房交流电、保护接地直流电均应采用S型M型的方式与等到电位母排相连。 1、电源SPD参数 起动电压 、 雷电通流量 、 漏电流 、 响应时间 。 2、安全距离包括 电磁安全距离 、 高电压反击安全距离 。

3、引下线材料规格为圆钢φ≥8为 明敷 设置, φ≥10 为暗敷设置, φ≥12 为烟囱设置;引下线材料规格为扁钢≥48㎜2、δ≦4㎜为 明敷 设置, ≥80㎜2、δ≦4㎜ 为暗敷设置, ≥100㎜2、δ≦4㎜ 为烟囱设置。

4、人工接地体包括 水平接地体 和 垂直接地体 。

5、建筑防雷装置包括 接闪器 , 接地引下线 , 接地体 , SPD 及 连接导体 。

6、避雷针所采用材料规格分别为:当针高<1m时,采用圆钢材料规格 φ≥12 ㎜ ,采用钢管材料规格 G 20 ㎜ ;当针高1-2m时,采用圆钢材料规格 φ≥16 ㎜ ,采用钢管材料规格 G 25 ㎜ ;

10、现代防雷技术主要采取 接闪 、 分流 、 均压 、 屏蔽 、 接地 、 布线 、 安装SPD措施, 1、什么是等电位连接?

答: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用电涌保护器保护起来以减少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2、等电位连接网络可公为哪两种结构?分别适用于什么系统?

答:可分为S型和M型两种,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适用于较小局部的系统,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采用多点连接组合到共用系统。 3、SPD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电压开关型、限压型、组合型三种。 4、雷电电磁干忧的耦合方式是什么? 答:电阻性耦合、磁场耦合、电场耦合。 5、怎样选择电涌保护器?

答:必须承受预期通过的雷电流,并符合通过电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有能力熄灭雷电流过后产生的工频逐流。

6、防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接闪、分流、接地、等电位连接、躲避。 7、影响接地阻值测试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答:(1、)仪器自身是否正常。(2、)桩位是否合适。(3、)长线问题。(4、)空间电磁环境。(5、)被测物体自身是否正常。(6、)地下杂波干忧。(7、)测试线的接触状况。(8、)被测物体的表面状况。(9、)不恰当的检测时间。(10、)检测员的态度问题。 8、基础检查应注意哪些? 答:(1、)记录引下线的位置。(2)等电位、预留接地的安装情况。(3)查看材料、规格、搭接长度、焊接情况。(4)安装与设计是否相符。(5)引下线外侧试点的阻值测试。 9、所有防雷装置安装完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