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职 机制工艺与夹具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试题

一、判断题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 3、成批生产时,轴类零件机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

孔。 (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精密丝杆可以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 11、减少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 ) 12、工件夹紧变形会使被加工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 ) 13、专用夹具是专门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 )

14、铰链夹紧机构是一种增力机构,其自锁性能好。 ( × ) 15、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 ) 16、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条件是:楔角应小于摩擦角。 (× ) 17、冷校直会产生内应力。 (× )

18、表面的微观几何性质主要是指表面粗糙度。 ( √ ) 19、冲击减振器是利用摩擦阻尼来消耗振动系统的能量。 (× ) 20、在大型、重型工件上钻孔时,可以不用夹具。 ( √ ) 21、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 ) 22、切削加工时,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 × ) 23、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 √ ) 24、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 ( √ ) 25、在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 ) 26、在精磨主轴锥孔时,选择主轴的轴颈作为定位基准。 (√ ) 27、由于刀具磨损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 ) 28、车外圆属于展成法加工。 ( × )

29、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有误差,可使工件表面产生圆柱度误差。

(√ )

30、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 ( × ) 31、采用双向拨盘可避免传动力对工件形状精度的影响。 ( √ ) 32、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越耐磨。 ( × ) 33、车床夹具应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与机床的主轴回转中心线保持严格的位置关系。 ( √ ) 34、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 ( √ ) 35、插齿是一种成形法加工。 ( × ) 36、机床、夹具、刀具就可以构成完整的工艺系统。 ( × ) 37、采用机床夹具夹装工件,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 )

38、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 )

39、设计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时,一般需要采用统一基准原则。 ( × ) 40、机械加工时,切削速度对自激振动的影响不大。 ( × ) 41、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都是允许的。 ( √ ) 42、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 ) 43、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 ) 44、丝杠加工中,一般以外圆作统一精基准。 ( × ) 45、利用正态分布曲线可以判断废品率的大小。 ( √ ) 46、零件表面的接触刚度与零件的材料无关。 ( × ) 47、采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工件的加工表面与定位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由夹具来保证。 ( √ ) 48、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公差无关。 ( × ) 49、箱体零件加工时,先加工孔,后加工平面是机械加工顺序安排的规律。(× ) 50、磨削用量中,影响表面粗糙度最显著的是磨削速度(砂轮线速度)。 (√ ) 51、当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应由第一道工序逐个向后按“入体原则”推算。(× )

52、分析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数据准确,是各工厂广泛采用的方法。 ( × )

53、当工件以孔定位时,定位基准往往是孔的中心线。 (√ ) 54、当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不重合时会产生一定的定位误差,此误差我们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 √ ) 55、机械加工中的工艺系统,主要是机床、夹具、刀具和被加工的工件组成。(√ )

56、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 (√ ) 57、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工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 ) 58、装夹箱体类零件时,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与基准平面平行。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