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答案

(5) 试回答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A 莱氏体与低温莱氏体

莱氏体由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低温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 B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为条状,从液相中结晶而得;二次渗碳体为网状,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为点状、小片状,从铁素体中析出 C 铁素体和α—Fe

铁素体为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α—Fe为体心立方的纯铁 D 奥氏体与γ-Fe

奥氏体为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γ-Fe为面心立方的纯铁 (6) 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A T10钢比10钢硬度高 因为T10钢渗碳体含量高

B 在室温下,T8钢比T12钢的抗拉强度(σb)高

T8钢没有网状渗碳体,T12钢由珠光体和二次网状渗碳体组成 C Ld’比P的塑性差

Ld’渗碳体多,而且组织基体为渗碳体

D 在1100℃,40钢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白口铁不能锻造

40钢即含碳量为0.4%,由单相奥氏体组成;而4.0%的白口铁存在大量莱氏体,其基体为渗碳体

E 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的温度下进行热轧或锻造 加热到高温能得到塑性良好的单相奥氏体 F 一般采用低碳钢来制造钢铆钉

低碳钢铁素体含量比较高,塑性变形能力强 G 绑扎物件一般采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需采用60、65或70、75钢制成的钢丝绳

因为铁丝塑性好,弹性低,不松动;60、65或70、75钢制成的钢丝绳强度高,不变形 H 钢适宜于压力加工成形,但其铸造性能不佳;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但不能通过压力加工成形

钢加热到高温能得到塑性较好的单相奥氏体,因此可锻性良好,但熔点高;铸铁熔点低,但渗碳体含量多 (7) 说明铁碳合金中共析转变的产物是什么?它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如何?它的机械性能怎样?

产物为珠光体,形态为片状,机械性能强度高,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 (8)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有几种形态?它们都在什么条件下存在?指出在Fe—Fe3C相图各区域中都有几种渗碳体存在?这些渗碳体的分布特征如何?

渗碳体有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从共晶白口铁中析出,为条状,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为网状,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为点状,共晶渗碳体从液相中析出,为基体,共析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为片状; (9) 什么叫做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和过共晶白口铁?怎样从含碳量和组织上区别它们?

工业纯铁为工业上应用的wc<0.0218的碳及其他杂质的纯铁,有α—Fe、γ-Fe和δ—Fe;亚共析钢wc在0.0218%—0.77%,室温下平衡组织F+P;共析钢wc0.77%,室温下平衡组织P;过共析钢wc0.77%—2.11%,室温下平衡组织P+Fe3CⅡ;亚共晶白口铁wc2.11%—4.3%,室温下平衡组织P+ Fe3CⅡ+Ld’;共晶白口铁wc4.3% ,室温下平衡组织Ld’;过共晶白口铁wc4.3—6.69% 室温下平衡组织Fe3C1+ Ld’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1、示意画出共析碳钢C曲线,并说明共析碳钢C曲线各个区、各线条的意义,进而指出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答:在转变开始线左方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终了线右方为转变产物区,两线之间为转变进

行区,水平线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水平线Mf为马氏体变终止温度。MS与Mf之间为马氏体转变区。

A1~550℃之间为珠光体转变区;550℃~MS之间为贝氏体转变区;MS~Mf之间为马氏体转变区。 主要影响因素: (1)含碳量的影响 从C曲线位置来看,亚共析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右移,过共析钢的C曲线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左移。在碳钢中,以共析钢的C曲线最为靠左。 (2)合金元素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影响除Co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都增大其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Mo最为强烈。某些碳化物形成元素改变C曲线的形状。

(3)奥氏体状态的影响 晶粒越粗大,C曲线右移。是淬透性增加。

2、何谓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 答:临界冷却温度是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温度。

影响因素:1.含碳量对亚共析钢含C量越大,曲线右移;对过共析钢,含碳量升高,C曲线左移。2.合金元素,除了Co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会使C曲线右移。3.奥氏体状态的影响,晶粒越大,C曲线右移。

关系:临界冷却速度越小,钢的淬透性越好。 3、共析碳钢加热到变相点以上经保温后,按下图所示的冷却曲线冷却,各应得到什么组织?其中1、2、3、4、5、6、7、8、9属于何种热处理方法? 答:1——单液淬火 马氏体M+残余奥氏体A’ 2——淬火+冷处理 M 3——分级淬火 M+A’ 4——双液淬火 M+A’

5——油淬(可获得混合组织)屈氏体T+M+(A’) 6——等温淬火 B下

7——空冷(正火)索氏体S 8——等温退火 S 9——退火 P 另附图

4、何谓钢的表面淬火?在生产中哪些情况下应用表面淬火?实施表面淬火的零件为什么通常采用中碳钢制造? 答:(1)表面淬火是指利用快速加热装置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至淬火温度,而不等热量传至

中心,便立即进行淬火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2)如齿轮和轴类零件是在弯曲、扭转、冲击载荷下工作,因此表面要求高硬度,耐磨性,而心部要求具有较好的韧性。而一般采用淬火,回火无法达到这种要求。

(3)如果提高含碳量,则会增加淬硬层脆性,降低心部的韧性,塑性,并增加淬火开裂的倾向;相反,如果降低含碳量,会降低铸件表面淬硬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5、说明45钢(Ac1=725℃,Ac3=780℃)试样(直径为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盐水中冷却后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60℃、840℃、1100℃. 答:700℃——F+P 760℃——F+M

840℃——M 1100℃——M(粗大的)

6、两个碳含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Ac1=730℃,Ac3=820℃)分别加热到780℃和860℃并保温相同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至室温。试分析: (1)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860℃

(2)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高? 860℃较高

(3)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860℃较多

(4)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860℃

(5) 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780℃ 原因 1)温度低,晶粒小 2)有较多的渗碳体,硬度高(3)780的时候残余奥氏体少;

7、两根45钢制造的轴,直径分别为10mm和40mm,在水中淬火后,横截面上的组织和硬度是如何分布的?(45钢Do水=13~17mm) 答:全部M 表层M,心部(F+T)

8钢的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对于不同含碳量的钢应如何选择正火与退火?

答:冷却方法不同:正火一般是低碳钢空冷,退火是中碳钢在炉内缓冷。 低碳钢——正火;中碳钢——完全退火;高碳钢——球化退火。 综合分析

1、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A 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答:再结晶退火 F+P B 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

答:完全退火,降低钢件的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C 具有片状渗碳体及较厚的渗碳体网的T12钢坯:

答:先正火再球化退火。正火:消除网状渗碳体;得到铁素体加球状渗碳体。 D 高速钢刀具的锻坯:

答:等温退火,缩短生产周期,得到适合切削加工的索氏体。

2、T12钢经球化退火后,加热到Ac1+30℃,保温后用下图所示6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到的组织分别是什么?

答:1——淬火+冷处理 M+球状渗碳体 2——分级淬火 M+A’+球状渗碳体 3——等温淬火 B下+M+球状渗碳体+A’ 4—— B下+球状渗碳体 5—— P+球状渗碳体

3、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剂回火温度,并说出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及性能特点。 (1)45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 答:Ac3+30~50° 高温回火(500~600℃),回火索氏体,获得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60钢弹簧

答:Ac3+30~50° 中温回火(300~500℃),回火T,弹性高 (3)T12钢锉刀

答:Ac1+30~50° 低温回火(150~250℃),回火马氏体,硬度高

4、有一个45钢制造的变速齿轮箱,其加工工序为:下料→锻造→正火→粗机加工(车)→调质→精机加工(车、插)→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及性能特点。

答:正火:细化晶粒,提高切削性能 索氏体

调质:获得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索氏体

高频表面淬火:表面高的硬度耐磨性,心部较好的韧性,表层耐磨马氏体,心部回火索氏体 低温回火:降低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保持较高硬度,得到回火马氏体 5、用15钢制作一要求耐磨的小轴(直径40mm),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热处理①→机加工→化学热处理②→热处理③→热处理④→磨加工。 (1) 写出其中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答: ①正火 提高硬度,提高切削性能。 ②渗碳 表面增加碳含量

③淬火 表面获得M

④低温回火 降低脆性,获得M回,降低脆性,获得高硬度。 (2) 说明小轴在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特点。 答:表面 回火M:硬度高,耐磨性好 心部 F+S+(T) 韧性好

6、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刀车,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1) 写出其中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答:1)球化退火:降低硬度,提高切削性能。2)淬火,低温回火:获得M回,增加耐磨性 (2) 制定最终热处理(即磨加工前的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并指出车刀在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大致硬度。

答:Ac1+30~50° 200℃回火,得到M回+FeC球+A’ HRC60以上

7、甲乙两场生产同一种零件,均选用45钢,硬度要求HBs220~250,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均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分析甲乙两场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差别。 答:甲厂:正火 得到S+F(少量),索氏渗碳体是片状的,塑性和韧性不高

乙厂:调质 得到S回,S回中的渗碳体是球状的,同样硬度下,塑性和韧性较甲好的 45钢亚共析钢 8、45钢经调质处理后的硬度为HBs220~250,若再进行180~200℃回火,能否使其硬度提高? 为什么?如果45钢经淬火加180~200℃回火后硬度为HRC57~59,若再进行500~600℃回火, 是否可使其硬度降低?为什么? 答:(1)不能,调质处理的回火温度为200~600℃,以获得S回,它在低温回火是不变。 (2)能, 低温回火的得到M回,M回在500~650℃回火时变成S回,所以硬度降低。

第六章 合金钢

1、合金元素V,Si,Mo,W,Cr等为什么能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回火稳定性的提高会给钢带来什么好处? 答:1 合金元素可以使回火过程中各阶段转变的速度大大减慢,并将其推向更高温度。即使回火马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速度减慢,并将其发生向高温方向推进,并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使碳化物更难以聚集长大。

好处:一、回火温度高的钢在较高温度或强度也越高;二、在达到相同强度的条件下回火稳定性较高的钢,可以在更高温度下回火,钢的韧性会好一些,所以综合力学性能比碳钢好。 2、钢的第二回火脆性:一些结构钢在淬火并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当韧性下降的回火温度范围是500~600度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二回火脆性。即回火加热后慢冷是出现的脆性。

下列几种钢中,45,40Gr, 40GrNi, 40GrNiMo,哪个的第二回火脆性最严重?40GrNi

应如何避免?如果回火后快冷,可避免产生第二回火脆性。选用含Mo,W等元素的合金钢可延缓杂质元素向晶界的偏聚过程,抑制第二回火脆性。 5、分析比较T9与9SiCr

1 淬火温度 9SiCr高,因为SiCr提高Au温度 2 钢的热硬度性可达230~250度:因为Si和Cr可提高回火稳定性,使钢在230度~160会火后保证有一定的热硬性。

3 截面较厚要求淬透性高或截面较薄要求变形小,形状较复杂的刀具应选用9SiCr的原因:9SiCr淬透性高,可油冷,油淬可得到M.,变形小,不开裂。

4、9SiCr钢制板牙生产应采用什么热处理?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及性能如何? 答:球化退火&淬火后低温回火。M回+粒状碳化物。

6、南京大桥用Q345钢造,比使用其他刚节省15%的钢材。

原因:Q235钢是低合金结构钢,含Mn量较高,强度高,固溶强化。 合金元素的作用:提高屈服强度。

7、W18Cr4V钢的淬火温度为1270~1280的原因: 由于高速钢中含有大量难溶解的合金碳化物,淬火时必须使其充分融入奥氏体中,以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回火后得到高的热硬性。因此,高速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都非常高,在1220~

1280之间。

W18Cr4V钢刀具在正常淬火后都要进行3次回火的原因: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

8、合金钢加工工艺不完善,将在使用中发生尺寸变化的原因:加热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引起尺寸变化。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稳定量具尺寸:淬火后进行冷处理,使残余奥氏体转变;在冷处理加低温回火后进行实效处理;在最终冷却加工后进行一次或多次去应力回火。 解释原因(与碳钢对比)

1、合金钢中存在单相A或单相铁素体钢: 合金钢中加入某些元素缩小A体区,还是单向铁素体。加入某些元素,扩大A体区,室温还是单相奥氏体

2、某些合金钢经高温轧制以后空冷下来得到马氏体组织:合金含量高,C曲线右移,淬透性好,临界冷却速度很小。

3、在相同含碳量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回火硬度:合金元素使钢的回火稳定性提高,硬度增加。

4、在相同含碳量时,除含有Ni,Mn的合金钢外,其他大部分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都比碳钢高:合金元素使Ac1,Ac3均提高。

5 含碳量约0.4%的4Cr13属于过共析钢;含碳量0.7%-0.8%的W18Cr4V属于莱氏体钢:Cr可以使S点左移,过共析钢。W18Cr4V是E点左移

第七章 铸铁

1、试述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片状:强度低,塑性、韧性差;球状:强度高,塑性、韧性高;团絮状: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2、试比较各类铸铁之间性能的优劣顺序(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与钢相比较铸铁性能有什么优、缺点?

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灰口铸铁

优点: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减震性、耐磨性都好 缺点:强度低,韧性差

3、灰口铸铁的基体组织中为什么会出现F;F+P;P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

石墨化进行程度不同,F是石墨化全部完成,F+P是石墨化部分完成,P是石墨化没进行 4、指出下列铸铁的类别、用途及性能的主要指标

(1)HT150:灰铸铁,适用于承受中等应力(δb<=9.81MPa)、摩擦面间单位压力<0.49MPa下受磨损的零件以及在弱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如卧式机床的支柱、底座、齿轮箱、刀架、床身、轴承座、工作台; 最小抗拉强度

(2) QT450-10:球墨铸铁,农机具:犁铧、犁柱,汽车、拖拉机的轮毂、驱动桥壳体、离合器克、差速器壳、拨叉等 最低抗拉强度和最低伸长率

(3) KTH350-10:黑心可锻铸铁,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用于承受较高的冲击、振动及扭转负荷下的工作零件,如:汽车、拖拉机前后轮壳、差速器壳、转向节壳、制动器等,农机上的犁刀、犁柱以及铁道零件、冷暖器接头、船用电动壳。 最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