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从容说课

生活在同一地点的生物总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要把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在第3节“群落的结构”中,从群落水平来研究时又会发现很多种群水平所不存在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问题,群落中的种群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过程等。该节主要通过实例明确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丰富度差别很大;群落中的种群通过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不同的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群落来分析群落的这些特征。 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某池塘示意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三维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通过实例分析,引出生物群落的概念和在群落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5.通过学生举例掌握种间关系的类型。

6.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研究生物群落的意义。 7.通过学习群落的结构特征,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8.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从高层面去看问题,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后,再作出妥善处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某池塘示意图(标出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各种生物)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分别有哪些种群?举例说明。

生 至少有8个种群。有黑鱼、草鱼,水面上有浮萍、水葫芦等,还会有一些藻类。水底有河蚌、螺蛳,淤泥中会有各种微生物。

师 这位同学列举得非常详细,池塘中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微生物类群。这些种群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黑鱼被人类大量捕捞,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生 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着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在一起的种群之间也有着很多的联系,某一种群的数量不止受到同种生物个体的影响,还要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要观察的范围放得更大一些,要把池塘中所有生物的大家庭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叫它群落。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师 请同学来举些群落的例子。

生 一块稻田中的水稻、杂草、各种昆虫、青蛙等动物组成一个群落。 师 其他同学认为这些动植物种群的总和能否称为一个群落?

生 不能,因为稻田中除了各种动植物以外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师 很好,要注意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生物的总和。 师 从群落的概念中,可看出群落是以种群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能组成群落的种群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而且群落这个有机整体比我们前面所讨论的种群这个整体层次更高、范围更广。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把种群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时,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

生 研究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还研究了种群的数量变化。 师 回答得非常好。群落是更高层次的整体,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又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获得一些新的认识。我们以池塘群落为例,来看看群落需要研究的问题。 板 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师 池塘里面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也就有很多的种群,对于稻田来说,也有好多生物种群,但是池塘群落和稻田群落相同吗? 生 是不一样的。

师 你从哪儿可以判断它们是不同的呢?

生 组成池塘群落和稻田群落中的各种种群是不同的。 师 所以,我们研究一个群落首先要研究这个群落中有多少种群,而且不同种群在同一个群落中数量上是有差异的,哪些种群的数量比较多,占优势?这些种群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这些都是研究一个群落必须要分析清楚的问题。在池塘中,水面表层、中层和底层生活的都是哪些生物?

生 表层主要是一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中层生活着一些吃草的鱼群,底层主要生活着肉食性的鱼类、蚌、螺蛳。池塘的淤泥中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师 可以看出不同的种群在这池塘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位置,从而导致整个池塘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还有,池塘、森林等这些群落如果受到干扰或破坏,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我们将在群落的演替中一起探讨。看来,研究的角度不同,出现的问题也就不同,站得越高,能发现的问题越多,而且也能使我们分析问题越具体、越全面。下面,我们就针对群落水平上的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探讨。 板 书: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师 每个群落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如果要区别不同的群落,我们首先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呢?先请同学观察课本第72页上图49福建武夷山的长绿阔叶林和图48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还有图边上的相关信息。说说这两个森林群落有哪些区别?

生 新疆北部主要是长绿针叶树种,而南方许多森林的树种主要是阔叶乔木。

师 大家会发现,观察某一群落时,一般都会去分析该群落主要有哪些物种,也就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而且,最明显的是该群落中数量较

多,起到主要作用的物种,也称优势种。所以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种是不同的。那为什么北方主要是针叶林呢?从个体水平的新陈代谢过程思考一下呢?

生 树叶变成针状主要是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来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 师 很好。通过信息还能找出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生 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在福建武夷山动植物种类繁多,而在寒冷的冻原上,动植物种类相对要少得多。 师 从这两个群落的物种组成上,可以发现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有差别的。我们把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书上的这两个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哪个更大? 生 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大。

师 同样,从我国东北到海南木本植物的丰富程度会怎么变化呢? 生 应该是越来越丰富。

师 这和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我们又能得到一个结论: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从赤道到北极,人们会发现动植物的种类将逐渐减少。有关的丰富度,我们课后一起做一个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板 书:

三、种间关系

师 不论是具有繁多生物种类的热带森林还是生物稀少的冻原地带,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种群并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种间关系有哪些?各种种间关系对群落中的种群有些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也是我们在群落水平上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 课件展示:

资料一: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量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同一种杆菌为诱饵,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有增长,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16天后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高斯还对两种草履虫进行了单独培养,培养的结果,两种草履虫的数量一开始都是增加的,后来都维持在一个最大值。

资料二: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作了研究,结果如图431所示。

图4-3-1

资料三:(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2)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粒中。 资料四:(1)白蚁消化道内生活着一种厌氧型的多鞭毛虫,这种原生动物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用来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

(2)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

(3)美洲的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完全被灰松鼠所替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