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新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1 观潮 2 走月亮 3 现代诗二首 4* 繁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 蝙蝠和雷达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8* 蝴蝶的家 习作:小小“动物园”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10 爬山虎的脚 11 蟋蟀的住宅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习作: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 13 精卫填海 14 普罗米修斯 15* 女娲补天 习作:我和____过一天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五单元 16 风筝 17 麻雀 习作例文 习作:生活万花筒 第六单元 18 牛和鹅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 陀螺 口语交际:安慰 习作:记一次游戏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 梅兰芳蓄须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写信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26 西门豹治邺 27* 故事二则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语文园地 部编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想象画面。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情景。 2.了解江潮的成因。 【教具学具】1
1.教具:PPT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将重点词语制作成幻灯片;将唐朝诗人刘禹
锡的《浪淘沙》制作成幻灯片)
2.学具:学生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受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学习潮来时的景象,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江潮的壮观、奇特。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背诵第 3、4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出壮观,激发兴趣。 1.用PPT出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配乐朗诵。(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请学生翻译这首诗,给予相应指导,明确告诉学生,此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3.问:对于钱塘江的大潮,你们了解多少呢?谁来给我们说说它的成因和具体情况? 4.配合课文后第5页资料图片一步步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江潮的成因。 5.放映大潮录像,配上合适的音乐。
6.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7.激发读文:从录像中可以见到钱塘江大潮惊心动魄、奇异壮观、气势宏大。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一篇描写这一壮观场景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文,感知大意,梳理脉络。
1.指名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其整体梳理课文。
(课文写了两方面:一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过;二是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 2.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找出本文的关键词:“天下奇观”。 3.问:“天下奇观”正是作者观看大潮后的感受,谁来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观”字的意义:“天下奇观”的“观”字和课文的标题“观潮”的“观”字意思是一样的吗?
(“观潮”的“观”是观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指的是景象。)
5.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观潮经过的文段,并理清描写的顺序。(板书: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
(课文中第2至第5自然段具体写观潮的过程,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段的景象。)
6.组织学生交流字词,理解有困难的留待后面的学习中随文解决。 三、学习潮来时的景象(第3、4自然段)。
1.启发式提问,引出重点:读了课文,你觉得哪几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可能有的学生推荐课文第3、4自然段,有的推荐其他部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推荐,其他学生均应举手表决)
2.指导读文:看来推荐第3、4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两段最能体现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那我们就重点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加以理解。
3.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所划的词句。鼓励学生从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词句作具体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朗读分析语句,发挥想象力,从文字上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
4.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由“水天相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些关键词语分析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得出结论: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大潮的。
6.对江潮的具体描写又分为声音和气势两方面,让学生对此加以分析。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板书相关语句。
(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气势壮:一条白线 城墙 千万匹战马)
7.组织谈话:如果你就是这观潮的人,当看到江潮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时,你会想些什么,说
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配乐朗读,指导背诵。
1.用PPT课件演示第3、4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朗读课文,为画面配上解说。
2.鼓励背诵,再次提醒学生该节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江潮的,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争取背诵。
3.再次用PPT课件演示第3、4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背诵第3、4自然段。
4.评价:大家背得真好!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江潮的奇特、壮观。 2.进一步掌握字词,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3.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4.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对钱塘潮乃至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 【教学过程】
一、感悟潮来之前(第2自然段)。
1.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这么壮观的江潮在来之前和退之后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的情况吧。
2.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对照第2页插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品味字词。(板书:人山人海 江面平静 若隐若现)
3.问:观潮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魅力巨大,因而吸引了很多的观者。)
4.总结:每年到钱塘江边观潮的有几十万人,大家都想争睹钱塘大潮的壮美。江潮来临之前江面是平静的,薄雾笼罩,几座远山若隐若现。在这么宁静的外表下竟然酝酿着一场撼天动地的江潮,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奇特啊!
二、学习潮来之后(第5自然段)。
1.引入:潮起必然潮落,在经过了潮涌的辉煌之后的钱塘江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来读一读文中写潮来之后的段落。(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描写潮去后江面景象的语句: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2.组织讨论:文中写道,“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干什么去了?
(人们刚才被江潮的气势所吸引,根本没有注意到江水的变化。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以人的活动来说明江潮的魅力。)
3.问:学习完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有了更深的体会。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4.激发情感:这样的天下奇观让你们激动吗?
5.更进一步激发情感: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激动,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的确是—— (引导学生说出“天下奇观”) 三、品味语言。
1.指导品味语言:这篇课文之所以把江潮写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很美。请大家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划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 3.指导用“齐读”“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欣赏本文语句,充分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四、积累并运用词语。
1.用PPT投影重点词语,教师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站起来抢答,说出相应的词语。 2.进行词语运用练习。(用PPT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语段,让学生将本课学到的词句填到括号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
语段如下: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 ,海堤上尽管( )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3.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词语填入括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