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展状况

的浪费;而若按照热负荷标准选择的话,则会出现夏季制冷量不够,往往需要添加额外的制冷机组。三工况热泵机组解决了机组冷、热负荷不相配的问题[21]。2.3.2 冰蓄冷和热泵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冰蓄冷系统和热泵系统工况不同,因此在这两种系统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匹配问题。例如,由于空调工况和蓄冰工况的制冷剂流量、阀前后压差及运行特性等差别很大,特别是由于热力膨胀阀本身构造所限,其适用的温度及调节范围均小两种工况采用同一膨胀阀显然是不合理的;还有对于空调工况和蓄冰工况的蒸发温度差别较大,所以一个蒸发器很难满足两个工况下的要求,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3、结语随着冰蓄冷系统在我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空调形式也随着 时代 对节能的要求出现很多新的形式,本文介绍了三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冰蓄冷和低温送风相结合、家用小型冰蓄冷系统和冰蓄冷系统和热泵系统相结合的研究状况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冰蓄冷系统形式的研究有所帮助。参考 文献 【1】方贵银.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M]. 北京:人民有点出版社. 2000.【2】叶水泉. 冰蓄冷空调技术及其发展[C]. 中国 科协 2004 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04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432-438【3】潘雨顺,吴建国,贾燕芳.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优势[J]. 低温和特气,2001,19(5):1-4【4】李圣代. 冰蓄冷低温

9

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特点及使用[J]. 节能,1997,(8):17-20【5】武彬彬. 蓄冰———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 能源研究和利用,2001,(6):27-29【6】潘雨顺,林志远.论当代最优越的空调方式―――冰蓄冷和低温送风[J].制冷,2000,19(4):21-25【7】陈正东. 浅谈和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J].江苏煤炭,2003,(4):67-68【8】曾燕琳,蔡德源,刘应清. 冰蓄冷空调系统低温送风末端装置的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19(5):73-77【9】张智力,张旭,潘涛. 低温送风末端的选择及其室内热舒适[J].空调暖通技术,2003,(3):19-22【10】蔡德源, 关彦征,曾燕琳. 低温送风系统散流器的性能评价[J]. 西南 交通 大学学报,2002,37(1):85-89【11】周晓棠,李吉生,赵庆珠. 冰蓄冷在家用空调中的使用研究[J]. 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3(3):38-41【12】周晓棠,李吉生,赵庆珠. 户式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研制和开发[J]. 暖通空调HV&AC,2001,31(4):10-11【13】周晓棠,李吉生,赵庆珠. 家用空调中冰蓄冷的使用及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1,(3):1-4【14】万忠民,舒水明,王惠龄. 小型家用冰蓄冷空调设计和实验研究[J]. 能源技术,2003,24(2):59-62【15】蒋爱华.小型蓄冷空调的发展前景探讨[J].制冷和空调,2001,1(4):14-16【16】姬长发,王美. 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方式 分析 [J].流体机械,2005,33(4):76-77【17】

10

李景丽,臧润清,赖建波,方筝.一种小型蓄冰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研究[J].制冷和空调,2004,4(6):69-74【18】袁东立,郭庆沅 ,陈晓琳 ,蒋金山. 蓄冰技术和水源热泵的巧妙结合[J]. 工程建设和设计,2003,(4):35-37【19】孙纯武,胡彦辉,丁 勇,黄 忠. 地源热泵户型蓄冰中央空调的探讨[J].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 版),2002,25(8):125-127【20】王少为,刘震炎,赵可可,王志刚. 小型复合空调器的研制和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4,(2):17-20【21】张晋阳,端木琳,舒海文. 三工况热泵机组利用冰蓄冷技术进行空调运行的经济性评价 方法 [J].制冷空调和电力机械,2004,25(6):57-59

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