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小组成员:

一、修复目标

一定区域内植被覆盖率95%以上,蜈蚣草种植2亩、黑麦草种植2亩、向日葵种植3亩、本土植物3亩。

二、修复必要性

随着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大量排放,污水的农业灌溉,土地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农作物的生产物,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由于重金属对植物危害的表现常常现象不明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且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治理也比较困难。

三、实施内容

根据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量、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思路。

四、方案具体实施调查

1、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

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绘制示范区草图。 2、现状监测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1个,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

采样、土壤采样样品流转、运输中防损、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制样工具及容器、制样程序、风干、细磨样品、样品分装、样品保存。

五、土壤分析测定

1、测定项目 镉、铅、砷、锌 2、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0.5 g(准确到0.1 mg以下都与此相同)风干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几滴水润湿后,加入10 mLHClρ1.19g/ml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蒸发至约剩5 ml时加入15 mLHNO3ρ1.42g/ml继续加热蒸至近粘稠状,加入10 ml HFρ1.15g/ml并继续加热,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最后加入5 ml HClO4ρ1.67g/ml并加热至白烟冒尽。对于含有机质较多的土样应在加入HClO4之后加盖消解,土壤分解物应呈白色或淡黄色(含铁较高的土壤)

却后,定容至100 ml或50 ml最终体积依待测成分的含量而定。 3、分析方法

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

六、土壤环境质量

1 I

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

2、区块划分

特重污染区:采用淋洗法进行修复试验。 重污染区:采用螯合剂植物修复 一般污染区:采用富集性能好的植物 轻度污染区:采用本土现有植物修复 3、设计方案

和淋洗条件。 4、田间管理 植物全生育灌水4

3次打药10

性高、易降解的

5、植物修复的栽植方案

根据技术方案分别选用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强、生物量大且已在国内外开展试点修复工作的植

七、土地整理

1、施肥

2、种植方式

①、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请示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落实花木计划、劳力、材料、机具、运输车辆等的准备工作。②

3

5cm

日浇水1-2次。 长期至少追肥34-10

2

5-10/m2,

5-10g/m2,另早春及早秋应各施肥一次。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

6-7cm

11月至31

⑤病虫害

7-10天即

4、植物的管护方案

植物的管护主要分为地下部分管理、地上部分管理。地下部分管理主要包括清除杂草、松土、中耕保墒、除施肥、灌溉及地下病虫害的防治;地上部分养护管理主要包括叶面施肥及病虫害防治。

八、治理方案优选及推广 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步骤如下:

土地平整——区块划分及基础设施建设——分区监测土壤重金属现状值置——统计分析数据——分区采取不同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措施——定期监测查看治理效果——适时调整治理方案——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优选及推广。

九、经费预算

机器类:500万元 劳务费:200万元 其 它:400万元 共:1100万元 工 期:两年

十、可行性

在经济方面,一共需要1100万元,通过恢复这块地的价值来看,一定会是从国家或地方拨款。可以去国土资源部或者国土规划院了解。

在生态方面,恢复后植被的覆盖度会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增加,群落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小型动物数量也会增加,还有食物链变长等优点。

在社会方面。首先修复之后的土地可以进行新的耕种,为大家带来经济等收入;其次,也可以种植观赏植物变成旅游或者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