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一(10月)月考

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正确,错误的请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错误。)

1.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答案】错误 【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不是神创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本题答案错误。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流通手段。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此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故题目混淆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是错误的。 3.对个人而言,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对个人而言,二者不可兼得。任何人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卖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买者;买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给卖者。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关系:

区别: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②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获得价值,使用价值要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要将价值让渡给生产者。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4.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故题目观点正确。

5.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可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不能改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不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故题中观点错误。

6.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货币产生之前,主要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产生后,人们首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一般等价物,再由一般等价物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这说明,商品交换已经开始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当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交换主要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又称为商品流通。故题中观点错误。 7.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价值来实现的。 【答案】错误 【解析】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竞相购买,商品价格会提高。)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商品价格会下跌。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故题目观点错误。 8.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竞相购买,商品价格会提高。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商品价格会下跌。价格变动影响需求,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水平。价格变动调节生产,

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减少产量;价格上升→获利增加→增加产量。故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题目观点正确。

9.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则增加对它的购买。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则增加对它的购买。也有“买涨不买落”的情况,故本题观点错误。 10.商品价格变动能调节产量并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故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怎样实现的?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①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以下物品属于商品的是

①爸爸自己种自己吃的菜 ②阳光 ③华为公司生产的手机 ④自来水 A.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凡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华为公司生产的手机和自来水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都属于商品,③④符合题意。 ①:爸爸自己种自己吃的菜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排除①; ②:阳光既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排除②。 故选D。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