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

(试行稿)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以规范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着力点,坚持科研“兴师”、“兴校”和“兴教”,促进教研、培训和科研三者有机融合,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内涵特色”发展。

二、研究方向

教育科研工作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及时捕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学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包括: 1.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容、方式、途径与策略等,研究新时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普适性模式,促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基于“优质轻负”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索建立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3.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探索研究

研究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容、策略与模式等,研究多样化、特色化与提升名校办学水平的相关性等,探索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一般路径,促进学校的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

4.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通过研究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模式等,建立德育交流的平台,创新德育工作的载体,提炼和推广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方向,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5.学前教育“规范均衡”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学前教育“规范均衡”发展的内容、途径、保障和评价,以及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建设等,以规范幼教管理,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6.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实践研究

重点研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变革管理方式,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本化,达到以管促教、以管促研、以管促学的目的,以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7.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研究。

研究如何建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研究如何促进评价的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立体、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

8.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研究

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教师的学习、研训与提高,主要包括教师学习与研训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手段的运用、效果的检查以及学习与研训制度的建立等。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群体参与学习、培训和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通过定期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教科研活动,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9.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等

除上述内容之外,各学校还应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和需要,在深入调查分析和科学提炼归纳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具体内容,以增强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工作措施

为保障教育科研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应用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机构要建立相应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努力为我县教育科研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好平台。

1.确立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提高教科研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树立教育科研先导思想,明确教育科研与深化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校,向科研要改革和发展思路”的观念;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明确教育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树立“科研兴师,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的观念。

强化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教育实践服务的功能,提高教育科研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立足于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抓住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研究的实效,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使我县教育科研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2.构建“四位一体”教科研管理模式,统筹协调教科研工作

县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成员包括教研室、教科研中心、师训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全县的教科研工作。将原来的四大业务职能部门进行重组扩能,分管领导对口主抓各自领域内的教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管理成为各个部门的基本工作之一,教科研管理工作由原来的教科室一部门单线管理,扩展到整个发展中心各部门的整合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渗透到所有业务部门的工作中,使教研、科研、培训与信息部门实现有效融合,形成新的教育科研管理组织网络。

县教科规划办负责全县教育科学研究的全面管理、重点指导与协调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总结,协调发展中心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通过规划办协调机制的有效运作来盘活整个中心、乃至整个“四位一体”教育科研管理网络的高效运行。

县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每学科工作室由8—20人组成,工作室成员必须是基层学校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承担全县相关学科教科研的培训、指导等工作。

3.构建县、(学)区、校“三级联动”的教育科研运作机制,发挥教科研机构的枢纽作用

以学校为基础,以学习为根本,以课题为载体,以研修为形式,构建县、区、校三级联动的教科研运作机制,有机整合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在岗研修三种研修方式,形成适合县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

县教育局每年给予教科研工作专项经费支持,编制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制定教师培训相关政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经费保障。县教师发展中心为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变革提供理论资源和交流平台。各学区联动协作其管辖内的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各学区设立教学研究中心,负责各学区的教科研工作业务指导,根据不同学校“共同发展”思路,确定2-3所骨干实验学校,以骨干实验学校为基地,实行轮值交流制度,定期开展区内研修交流活动。各学校是实施教科研活动的主阵地,各校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以及教育基础和教师素质现状,研究与探索适合学校实际,适应教师要求的研修策略和激励机制,寻找一条适合学校实情,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新路子。

4.构建学校内部“教研—教科—培训”整合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及政教处主任为主要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校教科研工作。要加强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的组织建设,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网络。学校教科室负责具体日常管理事务,其职责应包括:对校长室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对各个室部的科研工作进行横向协作与配合指导,对基层的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以及教师专业规划、学习、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布署、指导、管理、评价;全面提升学校各部室、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的科研职能,促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科研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