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4月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视学校建设是黄宗羲关注教育的重点主张,他认为学校就应该是一个跳出名利、弘扬文化的地方,在学校里,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应该给真理让路。

B.黄宗羲深刻了解“科举取士”的祸害,认为科举制用“经、训”束缚士人的思想,学校教育动辄把不合之言视为“离经背训”,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启蒙目标。

C.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必不可少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应该为国家培养出能够安邦治天下的栋梁之才,学校的职责就在于此。

D.黄宗羲认为负责教育的地方官员在推动风俗、推进文明进步方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责无旁贷,若地方风气不良,应问责失职的学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大量采取了引证的方法,突出了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显得很严谨而有力度。

B.文章观点鲜明,前三段以“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C.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论证了黄宗羲主张摒弃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存在的不足。

D.作者认为,黄宗羲以革新为前提,指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端,论证了学校建设在强国利民方面的重要性。

3.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学习教育的文句与本文观点相左的一项是( )(3分)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洋芋片往事 银色Bullet

那是1995年,我们和洋芋片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洋芋片是一种廉价的零食,薄切的土豆片用白水煮过,拌点辣椒油、味精、盐,便宜又解馋,比后来的辣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做小生意的阿姨和奶奶们一般一天煮一锅,装一脸盆,搬到学校门口卖。一毛钱起卖,拿塑料装一点。一般一个人也就买个一两毛的,买五毛钱的一定是摆阔,贿赂四五个同学不成问题。

这就是洋芋片,我们的敌人。

我们年少无知,不知道世道险恶,不知道小贩们有多坏。不过没关系,我们有学校和张老师。张老师告诉我们:

“你们知道么?那些卖洋芋片的每天晚上跑去菜市场捡烂洋芋,带一个不知道从哪捡的脏兮兮的口袋,然后在那些烂菜叶里啊,烂西红柿里啊,把烂洋芋找出来。带回家了以后呢,也不洗,实在脏就拿洗脚盆用洗脚水冲一下,旁边的苍蝇啊就飞啊飞……”

教室里充满了表示恶心的“咿——”的声音,有的同学用手在鼻子面前扇风,就像闻到了什么臭味。

“他们有一个专门煮洋芋的锅,也是从来不洗的,脏兮兮的,蟑螂老鼠什么的就在旁边爬……”

前排几个男同学动作夸张地假装干呕……

即使如此,还是有管不住嘴的同学。每天放学后,校门口的小摊旁边还是围满了人。张老师说了,遇到同班同学买洋芋片,也不用多说话,过去拍一下肩膀就好了,让他自己想。好话说尽了,不听劝也没办法,这就叫自甘堕落。 如果在学校附近吃洋芋片,被值周生抓到了,就会给班集体抹黑。没戴红领巾、迟到、吃洋芋片,抓到了就会扣班级分,扣分太多就拿不到“流动红旗”。 当时有个女同学,和我一个院子的,每天都会一起走路回家。她成绩好,长得也好看,名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墨妍。我和她回家的路上从来不会买洋芋片,不但不买,看都不看。只有和她才有这种默契,我一直觉得我长大以后会和墨妍结婚,直到她告诉我她也吃过洋芋片。

她说不是她自己买的,是别人给她吃的,那人骗她说是自己家做的。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这算什么朋友?自己不上进,还要费尽心机把好学生拉下水。张老师没说错,这就是未来的社会垃圾。

可又有什么用呢?吃了就是吃了,不管是不是主动吃的,都是吃了。怎么才能帮助她?怎么才能拯救她?

我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牺牲自己,也吃一次洋芋片。这样我们就扯平了,她不会因为吃过洋芋片而自卑,我们都犯过错误。 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回家,我一路漫不经心,心事重重。在路口分开以后,我偷偷折返回到校门口,已经没有穿校服的人了。四下张望,确实不会被发现,我低着头走到卖洋芋片的小摊前,递给阿姨两毛钱。 没人发现。

我走回家,不能跑,会让人起疑心的。也不能走太慢,回家太晚也会起疑心的。

洋芋片就在我兜里,热乎的,我攥着塑料袋,用袖口把衣兜挡住,谁也不会发现异常。

我终于走进单元门了,长出一口气。我走到三楼,这里是最安全的,没人看得见,如果楼下有人进来,我可以听到声音。塑料袋扔在垃圾道里,谁也不会发现。

我掏出洋芋片,攥太紧,有一片已经断了。我带了纸巾,吃完就擦嘴。回家先假装上厕所然后去漱口,这样我妈也不会发现。 吃吧,就这一次。就一次。

我解开塑料袋,一股辣味扑鼻而来,我好像流口水了。 我隔着塑料袋,捻起一片,迅速放进嘴里。 啊!太好吃了……

(选自《视野》2016年19期,有删改)

4.下列关于对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洋芋片制作简单却比后来的辣条高明,反映了人物对洋芋片的心理感受,并暗示了“我”曾经吃过洋芋片,战争可能会失败,起到伏笔的作用。

B.学生们在听完张老师夸张描述后的情绪反应说明战争动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把洋芋片看成了敌人,参与了洋芋片的战争。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我”偷偷买洋芋片吃的紧张心理不仅反映出“我”为了爱情甘冒风险的牺牲精神,而且表现了“我”抵挡不住美食诱惑的心理。

D.“张老师说得没错,这就是未来的社会垃圾”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十分信任老师,和前文张老师描述洋芋片制作过程时大家的反应形成呼应。

5.小说以“洋芋片往事”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6.作为一篇自传体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被媒体誉为“网络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与首届大会相比,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进一步增强了权威性、高端性、融合性和功能性。……本届大会从9月14日持续到9月16日,共计有80余家网络文学和相关企业参展。

据大会《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目前各类网络文学作品总量累计超过1600万部(种),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繁花》《大江东去》等斩获多项重量级文学奖项,从作品题材分布看,在国内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上,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占比为52.5%,……许多作品贴近生活、扎根现实。 (2018年9月17日“人民网”) 材料二: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出版物,而是以创作、文学为基础,不断开花结果,衍生出影视作品、游戏作品、动漫作品、有声作品等,形成强扩展性和序列化的产业模式。”中文在线集团执行总裁戴和忠表示。

……“网络文学+”大会的“+”代表了融合发展,包含了以网文IP为核心所呈现的一切事物——加深网络文学与游戏、影视等其他文化娱乐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衍生出一系列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的文化产业,建立全新的娱乐消费形态,使得网络文学不仅能够提供给用户纯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同时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周边产品,也为网民提供一系列娱乐体验,从而使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成熟,在今年大会设立的“+”主题展区,参展企业主要展示了影视、游戏、动漫、音乐、体育、科技、教育、金融等行业围绕网络文学产业所取得的成就。

(2018年9月《光明日报》) 材料三:

网络文学曾经一直是以与传统文学对立的姿态出现的,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无门槛写作+消遣性阅读+网络搭载,一直被传统文学界认为“不入流”;而面对传统文学的过分严肃+读者互动不强+出版门槛高,多数网络文学作家在渴望作品被纸书出版被传统文学认可而不得的情况下,亦开始了各自为政,为网络上的读者服务,生产高爽点长篇幅的内容。

记者在第二届“网络文学+”大会期间,直感本次“网络文学+”大会较以往最大的变化,便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敞开心扉拥抱彼此。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所有大论坛都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动后的“精品生产”作为核心议题,网络作家在讨论如何在现实主义题材上努力打磨自己的作品,诸多国内一线传统文学作家也出现在此次大会上并在不同论坛上做了发言。 (2018年9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四:

网络文学从最初的消遣小说发展成如今的庞大文化娱乐产业,要想实现未来的良性、生态、高端发展,“他律”的外在扶持、规范和引导,和“自律”的创新、品格和自信缺一不可,要想从量多质劣,缺乏文学高度和精度的青涩现状走向成熟,需要政府扶持,激发创作活力。北京市已将网络文学纳入文化精品工程,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原创、促进融合,搭建平、整合资源,促进网络文学繁荣发展。

网络文学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需要管理和监督双管齐下。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粗制滥造、趋利媚俗、抄袭同质化等问题,亟需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监督体系两相交替编造的网,滤沙淘金,择优发展。

网络文学要提高品格、融入主流、走向世界,需要学习传统文化、走进现实、走进人民。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中,传承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之“魂”,才是网络文学繁茂发展的生命源泉,也是网络文学走下去和走出去的内在动力。 (2017年8月16日《新浪文学》)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届“网络文学+”大会成功举办,成为了网络文学发展的里程碑。相对而言,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第二届“网络文学+”大会则彰显了其权威性和高端性。

B.从今年大会设立的“+主题”展区来看,第二届“网络文学+”大会呈现了以网文IP为核心的许多事物,为网民提供充分的阅读体验和娱乐体验,显示出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

C.“网络文学+”大会关注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周边文化事务,但实际上,最核心的因素还是网络文学。只有网络文学高质量地发展,才能带动其他相关的文化形态发展。

D.《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出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数量超过2017年全部网文作品的半数,“精品生产”话题大热,这些现象都预示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开始融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评价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则材料中,材料二主要通过报道解释了“网络文学+”的基本含义,材料三则是主要论述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对立与融合。

B.材料一倾向于对事件和数据进行报道,材料四则倾向于从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论述,这两则报道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C.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了传统和现实等关键词,指明了“网络文学+”要摆脱“不入流”的标签束缚,求得健康蓬勃的发展的途径。

D.“网络文学+”大会的召开彰显了网络文学及相关文化产品发展的繁荣,相比之下,过分严肃且门槛太高的传统文学发展显得艰难。 9.“网络文学+”要获得发展和繁荣,需要哪些相关方做出怎样的举措?(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举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确山、光山二县,有清名。迁南京吏部主事,乞养归。服阕,起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可任,调为己属,更历四司。发御史杨玉珂请属,玉珂被谪,国祥亦引疾归。其冬,魏忠贤既逐南星,御史张讷劾国祥为南星邪党,遂除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