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 寒假作业(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上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自然地理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显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区域划分主要体现的是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据此完成下题。

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划分指标依据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资金 D.技术

3、苏州市自1987年形成“二三一”产业主导格局之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 结合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10—2015年,苏州市( )

2

A.由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 B.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C.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D.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

2.苏州市产业比例演变的原因有( ) ①城乡差异扩大 ②土地、能源资源匮乏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1-2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3

D.植被

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5、上世纪20年代始,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相继落户底特律,使底特律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之城”。2013年12月3日,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宣告破产。

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上半叶,底特律人口迅速增加,原因是( ) A.出生率上升 B.死亡率下降 C.人口迁入 D.人口增长率增加

2.底特律破产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产业单一,下列我国城市中也面临类似问题的是( ) A.深圳 B.大庆 C.南京 D.武汉

3.上题正确选项的城市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6、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

4

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区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3.甲地区粮食产量虽然比乙地区低,但粮食的商品率却比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4.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乙地与甲地相比,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8、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