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教学设计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

类别:中学语文 编号: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积累常见词语。 2、把我文章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重点难点】

1、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作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以下题目: 1、认识作者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2、积累词语

谦逊 糟粕 欺凌 酝酿 截然相反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待自己。 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修已而不责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过多地苛责别人。

1

《生3、北京论坛:是以学术和文化为中心的世界级学术性论坛。它将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在介绍和发展世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借鉴并吸收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从而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准的学术论坛。

(设计意图: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二、上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并用这种文化影响其他民族,每一种文化需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当然也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化之间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那么人类的文化就会呈现出灿烂的前景,即文化界的“大同社会”,今天我们学习《美美与共》这篇课文,寻找实现这一“大同社会”的途径。

(设计意图:紧扣课文主要内容,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板书课题: 美美与共) (二)整体把握

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

明确:本文是针对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2、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该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 明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释几个“美”的含义,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2

明确:“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第一个“美”都是欣赏、赞美的意思,第二个“美”都是优秀的文化的意思。“美人之美”是更高一层的文化自觉。

这句话的含义: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懂得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结合在一起,就会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状态。

(1、2设计意图:把握文章核心内容,解释几个美的含义是让学生明白课文题目的含义,理解语句内在的联系,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三)梳理段意,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1、梳理段意:学生独立讨论,不到之处,教师加以点拨。 明确:第1段:提出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条件是“平和、谦逊”的心态,即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第2段:提出中心论点“各美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并分析了实现这一设想的艰难性。

第3段:具体分析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 第4段:正确对待本土的历史文化和异文化。

第5段:以历史上日本学习和接受唐文化,获得很多文化资源为例,谈要善于“美人之美”。

第6段:实现“美美与共”这一设想的可能性。

第7段:提出要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

(设计意图:对于这篇学术论文,学会概括段意还是必要的。)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