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教师考编大纲 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推荐《“生命”的金属》

第7课有“生命”的金属

紧随明尚教育,考编先人一步!

教学目标

1.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导入新课

无数废旧的金属材料,经过艺术家点石成金的“魔术”,一下子变成了奇妙的艺术晶,如本教材中展示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牛头》,就是他利用废旧的自行车把手和车垫巧妙组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地运用身边易找的易拉罐、铁丝、铜丝、铁皮、瓶盖等废旧金属材料,运用捆、绑、剪、缠绕、粘贴等基本方法创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教师讲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评析时讲解,如选材的动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组合拼接的方法等,使学生感到更加真切、具体、深刻。学习活动的开展,可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备的材料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说说自己的构思,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设计制作做必要的准备。

一、教师讲解

巧妙利用身边的度旧金属材料的质感和外形,创造出一个可爱的形象。 材中呈现了多种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不同款式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领悟材料的选取以及奇特的构思是关键所在。教材中选用了可塑性较强的铁丝、铜丝、彩色金属电线等。用这些材料进行造型,具有形象简练、生动的特色,设计应强调形象概括,制作时要从外形动态着眼,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给人以吸引力。在教材中运用彩色电线经过弯曲、卷折、缠绕、回旋等方法制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如:“拿着烟斗的老爷爷”、“弹吉它的人”等作品。为了更好地突出材料的特质,要“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如根据易拉罐和球形把手的外形特征,运用铁丝进行捆扎、粘贴、组合成一列可爱的“小火车”;运用酒瓶盖、金属弹簧、废旧光盘、螺丝钉组合成“未来机器人”。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教师可从制作方法、巧妙的构思、恰当的选材方面进行点讦,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在组合时要有美感,并把握立体组合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从中体悟造型美和创新意识。

安全提示:小心工具和材料把你弄伤哦 二、评价

1、作品完成后,可安排各小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也可以讨论、评说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提高欣赏水平。有条件的可激发学生课余再创作的热情,将课内的创作学习延至课外。课后可收集学生作品开个小小展览会,可邀请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来参观。

2、学生的作品是否有童趣,是否有很好的创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