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解析).docx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篝火晚会时,为使篝火燃烧更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把木柴压紧一些 B.降低柴火周围的温度 C.把柴火架空一些 D.设法降低柴火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把木柴压紧一些,减少了空气,不利于充分燃烧.故A不可取; B、降低柴火周围的温度,使温度低于柴火的着火点,会使燃烧熄灭,故B不可取;

C、把柴火架空一些,使柴火燃烧有足够的空气,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故C可取;

D、木柴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故D不可取. 故选C。

2.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F2 B. O2 C. SiH4 D. SiF4 【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反应SiO2+4HF=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 故选D。

3.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马鸣风萧萧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答案】A

【解析】A、锥形瓶内的红磷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如果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该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气体收缩,因此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该选项说法正确;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加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D.硫酸铜颗粒状固体经研磨变成粉末,其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A、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加,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B、纸燃烧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小,纸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质量变小,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颗粒状固体经研磨变成粉末,其质量不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有A、B、C三种物质,使6gA与足量B反应,生成9gC,若使6gB与足量A反应,能得到C的质量是( ) A.12g 【答案】C

马鸣风萧萧

B.15g C.18g D.24g

【解析】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使6g A与足量B反应,生成9g C”,那么参与反应的B的质量为9g-6g=3g,由此可得,完全反应情况下,A的质量:B的质量=6:3=2:1;

②“若使6g B与足量A反应”,那么,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6g×2=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得到C的质量是6g+12g=18g; 故选C。

6.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质量总和;⑥物质的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物质的状态、体积可能变化; 故选B。

7.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20 20 Y 20 30 Z 20 16 Q 20 14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生成的Z、Q的质量比为8:7 C.X可能作催化剂

D.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2:3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可表示为:Z+Q→Y 故A不正确;

B、反应后生成的Z、Q的质量比为8:7,Z、Q是反应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图表中X、Y、Z、Q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Z、Q为反应物,Y为生成物,X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Z、Q的质量分别为:Z=20-16=4克,Q=20-14=6克,故参加反应的Z、Q的质量比为2:3,而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不一定为2:3 ,故D不正确;

马鸣风萧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