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2014年11月10日至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团在省教育厅纪检监察处副处长张心华团长的带领下,赴美国旧金山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教育培训和考察。我们主要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听取教育专家的讲座,参与相关教育教学的研讨;此外还参观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和三所高中,并深入课堂听课,听了数学、英文、中文、西班牙语、摄影等不同学科的课。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从不同角度对美国基础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知识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考试态度、班级人数、师生关系、课外活动、家庭教育、教学评价均存在差异。这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中美基础教育的横向比较,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考。

下面就其中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分析比较及反思。 一、教育制度 1、管理制度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联邦制国家,多元文化并存是其显著特色,她尊重、强调各民族文化,反对用统一的文化取代多种文化存在,这就构成美国社会管理中强调个性、尊重个性。这种意识形态也充分体现在教育管理中,政府对教育注重从宏观上管理;另外,美国成立时,教育发生在家庭和教会,美国宪法中未提及教育,1867年美国教育办公室才成立,1980年升格为教育部,而教育部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一些教育的规则,收集教育资料和信息,监督联邦拨款的使用等,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管理。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均由各州根据本周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所以美国有50个不同的公共教育系统。联邦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州政府可以不执行。如: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普遍核心课堂,很多州政府明确表示不执行。

美国每个学区有一个教育委员会,成员由社区的居民选举产生,一般有7-9人,全部兼职,不拿薪金,其职能主要是制定教育计划、编制教育预算、征收教育税费、管理人事、维修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学校设有董事会,一般由12人组成。6名家长代表,2名教师代表,2名社区代表,1名学生学生代表(高中学生),1名校长。校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商定学校事务,包括选聘校长、制定目标、经费筹措、学校建设与发展等。校长向校董事会负责,具体管理学校日常事务和教师聘任等。通常学校设校长一名(至少要拿到教育学硕士文凭),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一名(根据学校规模也可能设几名副校长),校长和副校长分工明确;设学生工作主任一名,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设咨询员一名或多名,负责学生选课指导、心理咨询、联系家长、学业顾问和健康顾问等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是将具体的管理权力下放给学区和学校。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调动了学区居民的办学积极性,同时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办出特色,从而提供学区居民希望的优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它便于贯彻中央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利于根据国家的需要,统一规划全国教育计划和教育改革,可以统一全国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但由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指令或指导下开展的,基层和学校少有自主权,办学模式单一,办学目标单一,缺乏办学特色。 2、教育制度

美国的义务教育12年,包括学前1年(5岁),小学5年,初中、高中6年,简称K--12。美国公立教育全部免费,按学区上学,没有重点中学,没有重点班。小学至高中书本和练习免费供应,校车每天免费接送,学生只需要付午餐和郊游费用,贫困的学生甚至可以申请免费午餐。在基础教育阶段,美国公立学校约占90%,私立学校约占10%。私立学校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可以招收国际留学生、也可以教会办学。公立学校办学经费来自于该学区的房产税。房价高的学区居民收入高,房产税多,办学资金就多,学校相对就好一些。比较贫

困的黑人学区绝大多数学校办学质量很差。从而造成了一些教育的不公平,也产生了不少的社会问题。私立学校经费来自于个人或团体,费用约3万美元/年。无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30人以下,这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利于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 3、教学模式

美国小学教育实行包班制教学,即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的教学,这也要求小学教师至少是四年制本科毕业,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但每位老师关注的重点不同,在不同的领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自然就会反映在自己的教学中。国内小学采用分科教学模式,每位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美国的高中实行走班教学。科任教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一角,学生“走班”学习,不同年级学生根据所选择学习的课程到固定的学科教室上课,甚至没有年级概念,所以也就没有班主任。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问题只能由咨询员来解决。与我国的行政班级制度相比,我国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长,对学生更了解,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另外,美国学校由于所有的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不同,几乎每节课都在走班,教室走廊拥挤不堪,对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所以我国部分学校实行的行政班和少数科目走班相结合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教师的聘任及管理

美国教师入职最低要求接受过四年大学教育,然后到教育学院参加三个学期的相关专业课程,有16个单位时间的教学实习并通过CSET考试才能获得教师执照(幼儿教育不需教师执照)。教师试用期为3年,试用期满后,转为终身教师。对取得终身教师资格的教师学校一般不能解聘,如遇学生人数减少或经济危机需要裁员,也只能先裁减最新入职教师。所以试用期教师被解聘往往不是自己的原因。美国教师没有职称区别,实行年薪制,没有年终奖和高考奖,工资由教育工会确定基本工资,再根据工龄每年增长2000元左右,也有的学区为鼓励提高学历,对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每年增加2-3千元的工资,对能用双语教学的教师每年增加2000元左右的工资。

由于对取得终生教师资格后的教师难以解聘,教学中也没有学校或社会考核,教师培训全凭自愿,也没有竞争机制,全凭自觉,所以教师几乎没有压力,工作动力也不大,并且教师在美国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育观念

在中美基础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是教育观念的差异。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在海德罗伊斯中学我们听了一节数学课,讲微积分的计算,一些简单具体的运算学生感到很困难,并且学生在回答时频频出错。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使用非常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准又快,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情。目前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中国教育界则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在考试时不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因此,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下,美国学生比不过中国学生,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选择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学生就远远比不过美国学生了。显然,在利用和开发大脑内在功能上,中国基础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各种信息的能力方面,美国的基础教育更胜一筹。

在海德罗伊中学我们还听了一节英语课,讲的是女性文化的内容。整节课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探讨女性在各个领域的文化现象,并发表评论。课堂气氛平等轻松,学生毫无拘束,师生互动贯穿始终。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

生的自信、自立、自主精神,中国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严谨的求学态度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好在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正在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观念,走本土化和国际法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三、教学评价

从教学评价来看,美国更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只占其中一部分,一般的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标准答案。如若让你参加非洲志愿服务,你该做哪些准备?可分别从地理、气温、语言、文化和沟通等方面来阐述。人类居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评述中国的文明史。厚厚的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了、理解了才会回答,学了西班牙语要用西班牙语设计对话(平时还要演出话剧)。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比较容易发挥。

中国高中阶段就实行文理分科,用两年时间学完所有课程,最后一年为高考做准备,力求得到高分,正常情况下高分是进入好大学的唯一条件。美国文理不分,自愿报名参加SAT考试,可以考7次,取最好的成绩。美国高中生考入好的大学有三个条件:平时学业成绩(学分)、SAT成绩(只做参考,可不考)、社会志愿服务。例如伯克利大学的招生录取要求:他们的大门为所有的国际学生开放,不仅要看SAT成绩和TOFFEL成绩,更看重学生平时表现,根据申请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申请表上有好多内容,例如:“用2000字概述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说一说你最崇拜的一个人”,“介绍你的兴趣爱好”,“谈谈你某一天的日程安排”等等,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我们很有启发,这是他们评价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基本标准。他们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国内有些人认为“美国基础教育很简单,我们的学生比他们强,去哪里一定能考上好大学”,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就算你的数学计算能力比他们强,能证明你的综合能力比他们强吗?中国学生擅长考试,不擅长动手,这是他们不喜欢的,也是不适应学科发展的。大家都知道美国大学好进不好出,很多中国留学生勉强进入美国名校,但很多不能拿到大学毕业证。而我们则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评价,往往是“高考定终生”,用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现在新课程改革也开始实行发展性评价,但总体来说评价的过程太空洞,太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而全面的评价学生。对于中国这个讲人情的国家,要完全实施开放性的素质评价是很难行得通的,例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有人会造假;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定不一定公平;网上学分系统采取应付态度;国内名校在录取学生时基本不看平时学业成绩。对比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评价制度,我们认为现在迫切需要真正落实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真正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思考:长期以来,由于美国国力强大,科技发达,我们对美国的态度是远距离仰视而不是近距离观察,是羡慕不已而不是客观鉴别。很多人感叹美国教育的先进,哀鸣中国教育的落后。但通过这次考察,我发现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模式或教育管理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另外,中美教育各有所长,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将美国先进的教育观念植入中国。近两年奥巴马政府提出“普遍核心课程”,他们也在学习中国的教育经验,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此次考察活动,更加激励我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做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中学教育的地位和责任,不断开拓创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