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学不可以已 ②注重积累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B.作者运用“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示例,说明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C.“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一比喻意在论证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D.作者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解析】 B项,“青胜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产生的意思。在《劝学》中荀子所要说明的是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提高。
【答案】 B
6
二、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2.本段的结论句是( )
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 A、B、C三项是善于借助外物的比喻句,由这三个比喻才得出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结论。
【答案】 D
3.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不要去思考,只要善于学习。
B.登高而招手和顺风而呼这两例从见、闻两方面证明了借助自然条件的重要作用。
C.“假舆马”“假舟楫”这两个比喻,从陆、水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工具的重要作用。
D.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有善于学习,善于假物,才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
【解析】 A项,“形象说明不要去思考,只要善于学习”错,文章是强调只有摆正“思”和“学”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只“空想”是不行的。
【答案】 A
三、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墨”指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再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后比喻规矩或法度。
B.“跬步”本指一步,跨一脚,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叫“一驾”。
D.“靛青”即靛蓝。蓝草浸沤而成的液体,也指深蓝色,用来染布颜色经
7
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
【解析】 “跬步”本指半步。 【答案】 B
5.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第一个层次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B.本段第二个层次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C.作者用蚯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