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文献综述(1)

大数据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引发外界对美元、欧元稳定性的担忧,从单极向多极货币体系转变的呼声日渐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期待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掌握更多话语权。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学者们就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收益、风险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展开,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人民币国际化 文献综述

一、货币国际化的内涵、条件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国际货币就是将传统货币的交易、计价及储藏等职能由国内拓展到国际,在国际上可自由兑换,并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和支付乃至交易的货币。IMF协定第三十条款将国际货币定义为“在国际往来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以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由于广泛使用和广泛交易较难把握,一般把外汇储备中该种货币占比达1%以上及外汇交易中占比4%以上者称为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也就是由国内货币转变成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通常是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在其实现自由兑换后,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成为国际支付手段。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既取决于该国的货币制度和政策,也受国际市场对该货币评价和接受程度的影响。王思程指出,货币国际化实际上是国际市场对该货币选择的结果,也与该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

位密切相关。1

姜波克认为,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不同所需要的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完全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本国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来维持国内的政治稳定、保护国家以及本国货币的安全。第二,必须在全球产出、贸易和金融中占较大份额,这样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第三,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包括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汇率的稳定。第四,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即有广度( 拥有多种金融工具) 、深度( 有发达的二级市场) 和高度的流动性,这样才有利于促

进对该国货币的国际需求。2

夏斌、陈道富研究指出,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取决于一国经济实力的若干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是充分条件。最终能否完成本币的国际化任务,与政府对稳定本币价值和其他经济政策的正确选择及其主动、积极的推动,

密不可分。3

拥有国际货币的国家往往不是与生俱来就具备上述条件。货币国际化是货币的部分或全部职能,从一国的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国际区域货币乃至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货币国际化不仅包括货币职能的国际化,还包括货币作为资本的信贷、投资职能的国际化。

荣宏庆通过对美元、欧元、日元三种货币国际化模式的分析,总结出不同模式货币国际化的三条必备条件,一是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二是规范自由的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三是币值的相

对稳定是货币国际化的有力支撑。4

1王思程.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8,(8).

2

姜波克.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金融稳定与安全:姜波克文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4

荣宏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10).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归根结蒂是由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政治 实力决定的。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具备

了国际化的初步基础,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哈继铭认为,人民币能否实现国际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经济规模要大,二是通货膨胀率要低,三是汇率的稳定性要高。如果这些

5

基本条件基本都满足,人民币国际化是可行的。中国经济规模全球排名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人民币并不具备国际化的可行性。李永宁、郑润祥和黄明浩指出,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学者的经验指标,采用业已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的相关经验指标来确定需要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的参数;国际货币发展史表明,从来都是穷国使用富国货币,从未有过富国使第二位,经济总量已经从1978年改革初期占全球1.8%达到2011年的9.3%,出口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中国通货膨胀率在2001—2011年十年间平均1.56%,低于美国、欧元区和英国;人民币有效汇率标准差在2001—2011年十年间是0.14,低于许多国际储备货币,说明人民币汇率也是相当稳定。刘曙光就经济因素、制度政策因素、政治军事因素三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和日益强盛,这几个方面的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朝着越来越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基本经济因素是最具正面效应的因素,政治军事也具备积极的条件,

而制度政策因素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掣肘。6

张礼卿认为,人民币虽已具备一定的区域化特征,但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相对不强、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本项目管制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7

韩剑在对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的计量检验基础上,认为人民币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潜力,但对外贸易结构、金融市场发展及开放水平、资本账

户管制、美元惯性及政治障碍等因素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8

李超从产品差异度、贸易竞争力、贸易区域结构、以及贸易全球份额等方面检验了现阶段贸易基础是否支持人民币区域化。结果发现,当前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具备一定的贸易基础,但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对外贸易总

5哈继铭.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J].新浪财经,2012,(6). 6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 2009 ,(4).

7张礼卿.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8

韩剑.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及障碍[J].中国经济问题,2011,(11).

体竞争力不强、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原材料与能源资源对外依赖度高、加

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的贸易主体结构等。9

用穷国货币的先例;国际货币不只是一个大国的货币,更是一个富国的货币。就人均GDP而言,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穷国,因此,目前推行人

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并不成熟。

10

郝宇彪、田春生认为,除面临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汇率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资本账户管制等直接制约因素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将受到三个深层次因素的制约:第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最终取决于其微观市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领先地位,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依赖于中国能否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地位;第二,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中国转变目前以“投资-出口”导向型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第三,能否

处理好与美元之间的关系,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1

二、货币国际化收益、风险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货币国际化的直接收益就是国际铸币税。陈雨露、王芳、杨明对美元海外流通的铸币税的计算结果表明,截至1981年美国所获得的国际铸币

9

李超.中国的贸易基础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吗?[J].金融研究,2010,(7). 10

李永宁,郑润祥,黄明浩.超主权货币、多元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核心利益[J].国际金融研究,2010,(7).

11

郝宇彪,田春生.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 基于制约因素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

(11).

税收益为1051.85亿美元,到了2002年,由美元国际化而产生的名义国

际铸币税收益已经高达6782亿美元。

12

但王国刚指出,铸币税的绝大部分是在货币的国际扩张阶段获取的,或者说,是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一旦国际化完成,货币的国际需求基本保持稳定,那么,除非进行大幅的货币贬值,否则,获得的铸币

税将非常有限。13

除了在经济方面收益,货币国际化还具有提升一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作用。沈骏指出,国际货币是一种软实力,一国持有的国际货币一般是投资于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或存放于该国的金融机构,如果国际发行国采取冻结持有国财产的方式,该国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而言,可以自主提供其他国家都愿意接受的国际流动性,从而避免出现依靠他国提供流动性的被动局面,这是大国要求使用货币国

际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提升一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14

张宇燕和张静春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给中国带来诸多收益: 获得铸币税收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固中国同贸易伙伴间的联系;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使中国在未来亚洲货币合作机制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他们还认为,相对于货币国际

化所需付出的成本,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将是系统性的、长远的。

15

鲁力从三方面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第一,能提高我国的 国际影响力。第二,间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第三,降低汇率

风险。16

12

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2).

13王国刚.人民币国际化的冷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4) 14沈骏.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 15张宇燕,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J].当代亚太,2008,(2). 16

鲁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3,(3).

石巧荣基于不成熟债权国困境视角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他认为,中国已经跨入新兴债权国行列。但因人民币无法用于国际借贷,中国只是一个不成熟债权国,经常面临以国外资产形式积累的国民财富不断缩水、货币冲销难度不断增大、经济结构性失衡加剧等诸多经济困局。摆脱

困局的唯一出路便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7

货币国际化并非总是带来正面收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欧洲多国抱团陷入危机所揭示的欧元货币一体化带来的困境,是货币国际化负面影响的典型例证。

货币国际化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失效风险。周小川明确提出,“特里芬难题”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

中的收益。

18

货币国际化可能导致汇率出现非常态波动。一国货币国际化初期阶段,本币经常是趋于升值的。在此条件下推行货币国际化,短期内资本流入可能不断增加,本币会面临升值压力,同时可能会增大本国资产价格的波动,加大货币投机风险。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其经常收支顺差将会逐渐减少甚至出现逆差以支持外部对国际货币流动性的需求,由此构成货币的贬值

压力,造成汇率的波动。

19

张宇燕和张静春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主要有: 第一,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货币兑换需求,中国需要持有大量美元储备,而这将显著减少投资于其他高收益金融资产的回报;第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要求中国担负起维持地区乃至全球金融稳定、并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如果区域内发生流动性紧缩,中国有义务为维持区域金融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而

17石巧荣.不成熟债权国困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世界经济研究,2010,(2). 18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4).

19

傅冰.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与对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这将对中国国内政策带来不利影响;第三,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人民币为媒介的资本运动会对国内利率、汇率和价格水平造成负面影响;第四,一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