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品释思考题
1、解释:净水如意宝
2、什么叫“甚深大乘妙中道”?
3、为什么说只有般若是一切相智的不共亲因,而其它度不是? 4、“此等一切支,佛为般若说”为什么说是表达次要和主要的关
系,而不是能生、所生的关系?
5、有人把“此等一切支”解释为静虑一切支,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6、论中“为”字指示了何种大义? 7、为什么说“欲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 8、解释:染净诸法;如所有、尽所有;唯现相。 9、就诸法而言,哪一分是世俗?哪一分为胜义? 10、解释:
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 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世俗。
11、详述:二谛若胜义中异体及世俗中一体,则各为四过所害。 12、假胜义是指哪一法?为何取名为假胜义及同分胜义?在开显
真胜义之前先施设假胜义的必要性何在? 13、为什么说“真中无遮遣”? 14、解释:
以观名言量成立诸法于世俗中持其自相,而胜义中如彼显现一无成立。
15、如何理解“不坏二谛各自之处”?
16、为什么说“就究竟实相而言,‘世俗中有、胜义中无’此有、
无二相不是各自偏堕而住”?
17、世俗谛现相既然都是虚相,为何又说是无欺的? 18、为什么说凡夫地和小乘五道没有现前现空双融的法界? 19、解释:中观应成派 现空双融
20、论述中观应成、自续二派的差别之处和无差别之处。 21、解释:无遮 非遮
22、论述:在大乘资粮道和加行道也要修离四边的双融。 23、以桌子为例,说明它的真实性远离四边。 24、以理成立“胜义非心境”。
25、按照本释“心者为世俗”应如何解释? 26、解释:
天子,若胜义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则彼不入胜义谛数,成世俗谛性。天子,然胜义谛超越一切名言,真实中不生不灭,是离于所说能说、所知能知,乃至超过具一切胜相之一切智境,是胜义谛。 27、解释:
真中离戏聚,乃为真胜义, 依于分别心,非真成世俗。
28、解释:
有情自言见虚空,观彼虚空如何见, 佛说见法亦如是,非见余喻所能说。
29、为什么“胜义非心境”这一句不需要作“胜义谛不是二取识
的行境”这样的简别?
30、若说:“设若胜义非圣心行境,则缘彼生断证功德亦不应理;
又,圣根本慧若不知彼,则应成根本慧非法界有境,且等于承许法界如同不可思议作者;又应成二谛分基非所知等,有如是诸违害故,应简别说:胜义谛非二取识之境。”对此如何答复?
31、为什么说对“胜义非心境”加或不加简别的两种解释在意义
上无有相违?
32、为什么能证士夫有上下的位次? 33、解释:瑜伽世间 凡庸世间 34、解释:
如有翳眼所缘事,不能害于无翳识, 如是诸离净智识,非能害于无垢慧。
35、怎样破除执有事为常、一的见?
36、详细以“破生似决定理”破除外境实有微尘。 37、怎样破心识实有?
38、“如刀不能斫空”喻示了何种深义? 39、解释:由我全无宗,故我唯无失。 40、为什么说中观师是一切士夫之顶?
41、以上33至40之间的法义如何结合在自心上领会? 42、怎样破“瑜伽凡庸彼此无害”? 43、既然诸法如幻,为什么还修布施等道呢?
44、接上又说:既然还须修道,这个道就不是无,而是真正有的。
对此该如何解释?
45、从什么角度说“无任何遮现相的中观师”? 46、瑜伽师与凡庸是在何处就显现的有事相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