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图形分类》

白银区第八小学 陆娜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20—21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课前我认为学生有了以前的知识铺垫,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

1

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建议: 1.教法建议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学法建议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

2

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难点: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模具。

学具:多种图形学具及三角形、四边形的框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图形的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还记得他们吗?(展示实物图形) 生齐说图形名称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