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1秋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前符号阶段、符号运用阶段、继续进步与可能退步阶段。
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3.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
5.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6.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 ;对再现性的依附。
7.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 ;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10.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11.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12.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13.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是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14.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每段歌词一般只含有一种形象,并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喊答式、问答式的歌曲。
15.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
1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7.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9.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20.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2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2.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 23.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渐慢。 24.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二、名词解释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3.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6.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8.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9.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10.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11.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12.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14.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15.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6.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7.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8.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9.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10.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11.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12.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13.简述动作意象的方式有哪些。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
14.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 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15.简述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16.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17.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是什么?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18.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19.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开始方式:学习这类歌曲是从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开始的。 20.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四、论述题
1.论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一是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枯燥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儿童对音乐学习本身失去兴趣,没有兴趣参与的音乐学习对儿童来说很难获得音乐经验。因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音乐经验是需要儿童自主建构的,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建构的动力。
二是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这种结果又往往是由于音乐教育者缺少音乐素养导致的。这种情况表现为音乐学习的目标不是指向在感受系统与制作系统协同下的音乐形式样式,而是指向事实知识、舞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