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在食品科学工程上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等。它可以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中。而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 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分析, 阐述了食品工程科学中所蕴含的自然辩证哲学思想,促进了食品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应用;食品科学工程 一.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1]。 二.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发展的思想武器。恩格斯用大量的科学材料论述了自然辩证法,着重指出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之所以对自然科学研究起促进作用,其基本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是按照客观辩证法运动发展的,而自然辩证法正是对自然界辩证本性的正确反映;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是按照认识的辩证法来进行的,而辩证法的规律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发展规律是高度一致的,因此,遵循辩证法的规律可以逐步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特殊的规律。

要特别指出的是,科学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必须联系历史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单纯的思维现象和思维产物。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也受多方

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研究也不可能就没有失误。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少与好坏,去判断哲学对科学是否有指导作用。自然科学工作者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己关于自然界的一些看法,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自然科学所描绘的自然图像的进一步普遍化,从而形成一定的自然哲学思想的过程。科学工作者对方法的推敲、对理论的描绘、对观点看法的领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因此,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自然辩证法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应用 3.1自然辩证法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理论分析

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的要素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性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称为自组织。自组织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和起伏,会从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结构,这是一种新的进化关。在食品科学这个大系统中,各要素在实践、空间的配置都不是有序的,而是互相竞争的。这里就要求不断从高一级水平上取得食品科学发展与食品技术进步的协调,推动食品科学的进步。

系统分析法:食品科学的发展进步以系统分析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塑造了食品科学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要求对食品科学的研究应用把“食品的研发、加工生产、质量安全与营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追求其发展过程中“综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的统一,结构合理与功能优化的统一”。

归纳与演绎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可以把总系统拆分为分系统和子系统,把分系统和子系统合并为总系统,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以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子系统和分系统的特征归纳出总系统的特征,从总系统的特征演绎出分系统和子系统的特征[2]。 3.2食品科学工程中的自然生态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过程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食品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

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3]。 3.2.1食品生产应遵循的生态自然观

辩证唯物注意生态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今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却也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污染。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因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环境。 3.2.2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数量的安全后,食品质量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4]。比如,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花生酱中毒事件,中国的毒奶粉事件,欧洲的毒牛肉事件等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尤其是在 2009年的“两会”上, 众多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也更多地关注了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并及时通过和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应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更是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主导者的地位。 3.2.3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需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其次,迎合消费者营养理念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所以说,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吸收营养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5]。

3.2.4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