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材:高三上学期 早读材料第十一周 故乡的追想 周一

第十一周 故乡的追想

周一

风雅诗斋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潮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天末:形容边塞的遥远,这里指秦州。②君子:指李白。③鸿雁:信使的代称。上句言盼望来信。秋水与凉风呼应,江湖多风波,设想李白行路艰难。④“文章”二句:我国古代文学家大都平生坎坷,所以这里说好文章像是跟命运敌对似的。那些山精水怪,喜人经过,就可以吞噬饱餐。⑤冤魂:指导屈原的冤魂。汨罗:江名,屈原自沉之处。李白流放夜郎,途经洞庭湖等地,所以杜甫设想他与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事而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此赋诗怀念他。首联以秋风起兴,急盼挚友音讯。颔联表达诗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颈联表示对友人身世的同情。结尾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文言读吧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天气晴朗的日子),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选自《世说新语》 大家文坊

视网膜上的歌

我在西方生活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中我只有在偶然的梦境里回到中国,那时童年和少女时代所闻所见,又历历在目,醒来后却依然是故国万里,回忆依稀,只得心境平和地去过日常生活。因为我知道生活是假的,梦是真的。假的就假做,真的只能等好梦出现。

威尔士出身的意大利摄影师容德里?琼斯,寄给我看他的中国摄影。我看完后,突然眼睛疼痛难止,泪水不断,看镜子,双眼发红。医生说是严重感染,至少一周不许对着电脑写作。但是我明白,是容德里的这些照片,突然穿透生活的喧闹,也穿透了我习惯生活表象的眼睛,射中了我的视网膜。

为了创作这本摄影集,容德里前后在中国各地漫游了六年,有一次在中国滞留一年多——滇西滇北,西藏内蒙古,都是天地苍茫、洪荒未分的地方。他也曾在城市驻足,走进中国老百姓的天地。

容德里是西方人,他的眼睛是西方的眼睛,相机快门切开的是西方的镜头。西方人看中国,往往不是仰视就是俯视。马可?波罗,另一个意大利人,曾仰视中国神话。现代的西方人,是俯视发展中的中国。哪怕他们说是钦佩中国,也是写完猎奇文章后,就摇头叹息没有写的东西。先前西方摄影者拍下的中国,几乎千篇一律:或是锦衣饮宴,或吹奏弹唱,“文化”漫溢;或是乡土民俗,旗袍马褂,等着欢迎旅游公司的奖金。看一下他们拍摄的中国女人就明白:装腔作势的小家碧玉,民俗浓得化不开;受罪受苦的井边老妇,用脸上的皱纹写下一生。我看到这种“中国摄影”,就放到一边。不是说他们拍的是假货——这些摄影,失之于太真实——那是中国每天喧闹不堪的现实。

容德里的摄影,却很不一样。医生让我闭目养神,但我一闭上眼睛,就可看到公园长椅上的那一对:男的将腿搁在一旁的岩石上,头枕在女人腿上,手摸着女人的胸乳。女人正对我们,坐着,一只手衬在脸下,压不住心跳。这是一对情人,自己家里找不到地方,没有办法,只得到公园来。更或许是一对已有丈夫或已有妻子的恋人,为了爱情,什么也不顾了。公园很不正常地杳无人迹——都知道人生幸福时刻不多,其他人躲开了。

然后我就看到了我的家乡,四川的滑竿。一个艳丽的女子,明摆着是新嫁娘,穿着旗袍高跟鞋,胸前捂着时尚皮包。在长江边上,在我家乡,小媳妇结婚后要走娘家,但不能自己走回去,丢脸面,不吉利。岸下的长江没有人烟,只有坐轿的女子有现代花布做的顶篷,蜀中烈日下的轿夫戴着草帽,大步走着。一旁的男子,显然是丈夫,比新娘苍老得多,这个仪式排场得让他幸福得几乎要哭起来。

男人女人,都是要花力气才能过日子的。那是个石油工人,坐在土堆上,一身泥沙,嘴里叼一根香烟。太阳光从照片中间穿过,他身体的投影在地上一清二楚。手上脸上,与鞋子裤子一样全是泥。只有那根烟干净——可能是他的妻子仔细包好放在他兜里的。

当然我还记得,云南丽江的四方城小桥流水,每个餐馆和酒吧入夜全挂上红灯笼,起码有八成是西方人在买醉寻乐。但是意大利人容德里却翻过雪山,那里是帐篷,是破旧的木屋,是衣食不整的世界,但那儿的人最纯朴,他们的歌声和白云一样悠扬。所以我看到了这些人:年轻的母亲背上一个女孩,身后一个男孩,身边还有一少年手握工具,脸上却一副不知所措的神情,像在等什么;另有一个母亲背着孩子在涉过水洼,她的前面有一个孩子在跑。我当然熟悉这些人,离我最近的这位年轻母亲,她的眼睛里有忧虑,也有希望,与她背上的孩子一样。那就是我,当年,在母亲背上。

生者要送走死者,像我一样。一家人刚从葬礼上回来,走在街中心,老老少少,长孙抱着遗照,死

者是他婆婆,一家人脸上没有表情。刚下过雨的地面,在容德里的镜头下闪光。路上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侧身低头看那遗照,她大概想到不久就要轮到她自己。为了这个突然而来的领悟,丧亲的行列停住步子,连一边的车夫也闭上了眼睛。

而我,也知道了我眼睛为什么疼痛。这些普通中国人并不壮观的喜乐,并不卑微的哀愁,就是通过这些照片,把真实打印在我的视网膜上,一洗喧闹,一洗表象。拍出这样的作品需要艺术,更需要感应的心灵。因此,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向容德里?琼斯表示感谢——你让我回到了我不断梦见的真实。 伴读引思:虹影是旅居英国的华人女作家,其小说和诗歌创作充满了怪异的情调,相当另类。在这篇文章里,她又一次为我们制造了一个离奇的寓言。所谓寓言,必定要采取真实的叙述,所以她告诉了我们一件的的确确发生了的事情,她的眼睛严重感染。所谓寓言,又必定要有一个非真实的叙述环境,这在这篇文章里,是她的梦境,同时也是容德里的摄影集。所谓寓言,还必定要有一种与现实逻辑脱离的结构,于是,她明白了,是容德里的照片,同时也是自己的梦境结结实实地打在了她的视网膜上,导致了感染。 这是一个关于故乡与他乡的寓言,于是它的创造者得以超脱,一方面以原住民的身份判断哪些是真实的,或者说,哪些是“太真实”的;另一方面,又以漂泊在外的游子心态尽情地挥霍着怀旧的喜乐与哀愁。它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心态,不仅是在国与国之间,也在省与省之间,甚至任何地方与地方之间。 素材回廊

友谊爱情类名句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