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推荐资格遴选办法

根据中山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规定,结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经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遴选工作小组研究决定,按照以下办法开展学院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工作。

一、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按照《中山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资格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根据中山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有关精神,“学业成绩”解释为所有的专业必修课成绩以及除体育课之外的所有公共必修课程成绩。学生申请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其学业成绩必须满足《教务部关于做好2019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四、对于各专业学生,计算科研绩点与学业成绩的平均绩点相加后的总绩点分,按照总绩点分专业排序,择优推荐。

五、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的成绩,按以下方案计算科研绩点: 1. 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具有学术意义的学科竞赛奖励,每项奖励的获奖者可以获得科研绩点,按表1所述方法计算:

表1 因学科竞赛成果获得科研绩点计算方法

竞赛级别 A类竞赛 科研绩点 一等奖:0.15; 二等奖:0.10; 三等奖: 0.05 一等奖:0.10; 二等奖0.05 一等奖:0.05

B类竞赛 C类竞赛

【备注 1-1】竞赛级别以附表1所列为准;

【备注 1-2】每项奖励的前 3 名获奖者方可以获得科研绩点;

【备注 1-3】如果比赛设有特等奖,则特等奖视为一等奖计算科研绩点,一等奖视为二等奖计算科研绩点,以此类推;

【备注 1-4】证明材料须提供获奖证书,以及关于该项竞赛活动的说明(不超过一页 A4 纸);如果是团队获奖,还须在说明页上介绍自己个人在参赛活动中的作用。各系教务员负责核对原件与复印件的一致性。

2.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具有 CN、ISSN 刊号)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与所读本科专业或报读硕士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每篇按表2所述办法计算科研绩点。

3. 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具有 ISBN 书号)与所读本科专业或报读硕士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著作,每部按表3所述方法计算科研绩点。

4.每位学生最多只能选择上述 1 - 3条款中规定的2 个项目或2 个不同的学科竞赛累计计算科研绩点,但累计计算获得的科研绩点不得超过0.15。

表2 因发表学术论文获得科研绩点计算方法

刊物、会议类别 SCI一、二区学术刊物 SCI三、四区学术刊物 国际知名学术会议 第一作者 0.15 0.10 0.05 第二作者 0.10 0.05 0.03

【备注 2-1】学术期刊分区以当年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表为准;

【备注 2-2】对于已正式发表的论文,证明材料须提供刊物的封面、版权页、目录、以及全文的复印件;对于尚未印刷的论文,证明材料须提供论文全文、录用通知以及已缴纳版面费证明(会议论文提交已缴纳会议注册费或论文发表费证明)的复印件。各系教务员负责核对原件与复印件的一致性;

【备注 2-3】学生的作者单位必须是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或其下属机构,否则该文不予计算科研绩点;

【备注 2-4】学术刊物的增刊或会议专刊降一级计算;

【备注 2-5】以“第二作者”身份获得科研加分的前提条件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指导教师。

表3 因发表学术专著获得科研绩点计算方法

类别 国外出版专著 国外出版教材 国内出版专著 国内出版教材 独立完成 0.15 0.10 0.10 0.10 第一作者 0.10 0.05 0.05 0.05 第二作者 0.05 0.03 0.03 0.03

【备注 3-1】证明材料须提供著作的封面、版权页、目录的复印件。各系教务员负责核对原件与复印件的一致性。

【备注 3-2】10 万字以下按表中绩点的 80%计算;10 万以上按 100%计算。

5. 学生申请科研绩点加分须提供相应的材料证明(原件),并且填写《科研能力证明材料及诚信声明》(附表2)装订在所有证明材料的首页作为封面。未签署《科研能力证明材料及诚信声明》者,不可获得科研绩点加分。 6.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类别和级别,由学院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遴选工作小组予以最终认定。

六、未达到《教务部关于做好2019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中第五条所述推荐条件要求的学生原则上不能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满足学校申请破格推荐条件者除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