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

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

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

学精神。

2、 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

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1、作者简介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资料链接 (1)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文体介绍

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导言与序言的区别: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3)神创论

在西方流传的是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再用圣土造出第一个男人亚当,又 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夏娃。他们听信蛇的怂恿,偷吃禁果,而知善恶羞耻,于是扯下无花果的叶子遮蔽下身,这便是衣服的雏形。 在中国也流传着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远古时乾坤未开,像个混沌的 “鸡蛋”,这“鸡蛋”中生长了一个盘古,他在“鸡蛋”里生长了一万八千年,此阶段,天每日长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到过了一万八千年 时,盘古突然死去,他的气化成风云,他的声化成雷霆,他的右眼化成太阳,他的左眼化成月亮,他的四肢五体化成五岳四海,血液化成江河,筋脉化为地理,肌肉 化为田土,发须化为星辰,皮毛化为草木,齿骨化为金石,精髓化为珠宝?? (5)预习思考

①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思考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②文中体现出了达尔文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品格? ③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6)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文本精讲 一、导入新课:

列宁在评价达尔文时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其中“达尔文的著作” 指的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

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书前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却差别很大。简单地说,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导言或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得出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经过 第1段:整理成书的过程 第2段:提前发表的原因 第3段:内容过简、不完善的说明 第4段:对支持者表示感谢 第二部分:说明基本观点 第5段:物种由演变而来

第6段:养家禽栽培植物获得变异知识 第7、8段: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9段:总结性的介绍主要观点 三、分析课文 1 .自读课文。 2. 通过问题分析文本

1).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 的最重要的条件。(此题其实就是课后练习一的变换,训练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2).提问: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一般的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选C。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对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条件(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B,对于A,只要抓住作者举两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提问: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代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 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