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视角来重新认识文学与人的内在生态和精神生态,以生态的整体性和平等性来批判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违背生态原则的生活现象。
在我国,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生态批评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先后出版了《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曾永诚著,2000年版)、《生态文艺学》(鲁枢元著,2000年版)、《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曾繁仁著,2002年版)、《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任俊华、刘晓华著,2004年版)、《生态批评的空间》(鲁枢元著,2006年版)、《和谐生态伦理学》(李承宗著,2008版)和《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汪树东著,2008年版)等有较大影响的论著,这一切均表明,生态批评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与理论界对生态问题的密切关注相对应,文学界同样对生态危机极为关切,许多作家创作了数量颇丰的“生态文学”。所谓“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1]它的突出特点是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生态文学是作家关注当下生存环境,反映作家的经济、政治和人文观念的文学。现如今,由于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文学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态势。中国当代作家对生态问题的展示是全方位的。首先,惨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些作家的关注。例如,作家徐刚写了《江河并非万古流》、《沉沦的国土》、《守望家园》、《绿色宣言》等作品,深刻展示了中国目前的生态危机。再如李青松的《最后的种群》、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遥远的虎啸》,哲夫的《黄河生态报告》、《长江生态报告》等报告文学都是心忧生态的重要作品。其次,通过描摹其它动物多姿多彩的生命姿态,作家意在号召人们同情动物,进而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局限。张炜的小说《三想》通过描摹树、狼、人的心理来还原自然界生命间内在的联系,而姜戎的《狼图腾》、郭雪波的《大漠狼孩》、贾平凹的《怀念狼》等小说也都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界限,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之间无法割断的生态联结。
当代作家迟子建虽然从没有承认自己是位生态作家,但她的作品中却充满着极强的生态意识。我们在此讨论的生态意识指的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需要
[1]
王诺.欧美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
- 2 -
绪论
具备的公正合理、互惠互利的意识。这种意识应当具备这样的生态含义:一是应当认识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整体,各个生态部分都是平等的,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二要尊重自然。人类要认识到征服自然的不良后果,要适应生态规律而不能随心所欲。三是敬畏生命。人类要明白,除人而外,其它的动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个体,它们的生命与人一样,也应当受到重视、敬畏。迟子建生长于东北边陲,可能是地域因素使然,她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生态意识:对大自然的深切悲悯、对动植物的同情与爱、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对城市文明的猛烈抨击、对人精神世界的执着探索??这一切,都使得她的作品呈现着生态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将结合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探索迟子建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
研究迟子建作品中的生态意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提醒人们反思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是否注重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稳定繁荣一段时间后就必定导致人口猛增,于是土地资源、自然资源难以承载过量人口,再加上封建专制制度本身的缺陷,农民运动就不可避免爆发,持续的战乱必然破坏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生态危机不是得到减缓,而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进一步恶化。自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首要的是不控制人口,结果导致人口数量的暴增。其次,掠夺性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导致能源危机。这包括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猎杀,对东北原始森林的掠夺性破坏、对内蒙古大片草原的违背生态规律的垦殖,以及在海南等地区不负责任地开荒毁林。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视为硬道理的政策,更是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再次,尽管当前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却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中的资源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消耗,而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废弃物则排放到土壤、河流和大气中,最终造成了环境污染危机的多样化发展和全面爆发。”[1]西方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大量转移到我国国内,并肆元忌惮地向我国倾倒各种垃圾。凡此种种,导致我国的生态危机愈来愈严重。
[1]
郝永平,冯鹏志.地球告急:挑战人类面临的25种危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84.
- 3 -
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痛感生态环境的遭破坏,迟子建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提醒我们,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已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到了应该停下脚步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了。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长篇小说中,迟子建通过叙写鄂温克民族的衰亡来引导人们和她一起思考人类的发展与动物、土地、森林、大山、大河的关系。在散文《祭奠鱼群》中,她说:“人类的生存延续总是不知不觉以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作为手段,人们需要房屋,于是就去砍树来造房,使得自然界绿地的面积逐步减少。人烟的稠密又使得空气变得污浊,一些动物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我们。工业污染的痕迹几乎从每一座城市永远仿佛在雨中灰蒙蒙的天色上可以痛切地感觉到。”[1]
(二)提醒人们更多注重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当今社会,“生态”一词表面上已经全面进入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似乎一切领域都可以“生态化”,例如:政府要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农业”;文艺界要开辟“生态文学”,“生态写作”;商人要打造“生态氧吧”,“生态服装”;学校要建设“生态课堂”;导演要打造“生态电影”??其实,问问那些喊口号的人,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何为“生态”。而在现实生活中,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关心生态问题:城市里依然重复建设、铺张浪费,农业上依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矿产资源依然被过度开采,工业污染依然如故??注重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实处。所有的人都应当真正行动起来,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还子孙后代以碧水蓝天。
(三)呼唤更多的作家关注生态,关注我们共同的地球。作家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存现状。在自然、社会、精神生态如此恶化的今天,作家不应再热衷于市场写作、商业写作、媚俗写作,而应真正实践“文以载道”,让文学真正担负起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让社会回到一个健康合理的良性发展轨道。在这一点上,身为作家的迟子建已经率先垂范。我们希望更多的作家能拿起笔,共同声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反生态”行为。
[1]
迟子建.迟子建散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01
- 4 -
绪论
二、关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回顾
对迟子建作品的研究,近二十年来主要集中在童年视角、温情主题、地域因素、女性文学、家园母题、乡土意识、死亡叙述、忧伤叙事等方面。迄今为止,研究迟子建的专著有两本:一为方守金的《北方的精灵——迟子建论》;一为管怀国的《迟子建的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
方守金的《北方的精灵——迟子建论》一书基本上是对前期迟子建研究的总结,该书主要从自然、幸福、温情、婚恋、死亡、人性、情调叙述模式、童年叙述视角、情态叙述语言、意象叙述亮点、超验叙述时空等方面对迟子建进行了全面研究。
管怀国的《迟子建的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一书,主要探讨了迟子建作品中的民间立场,童年视角,自然与风景,月光等意象在其作品中的含义,又选取了其作品中的其它的艺术形象,如土匪,鄂伦春人,傻子,阿央白,吉喜,鹅颈女人等,指出了它们在迟作品中的特殊意义。
两部专著虽然没有系统解读迟子建作品的生态内涵,但是有些论题还是触及到了生态批评的内容。例如《迟子建的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第十一章“自然与风景——比人生更恒久的哲学家”,《北方的精灵——迟子建论》的第二章“作为灵魂家园的自然”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北方的精灵——迟子建论》的第八章“童年叙述视角”和《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的第七章“童年视角:永远的怀念和永远的批判”都提到了童年意识对于迟子建创作的特殊意义,这与生态文艺学上研讨的“童年生境”密切相关;管作的第十六章“阿央白:对两性和谐的理性呼唤”和第十八章“鹅颈女人:自由的性是养好的”探讨了两性和谐的问题,这是和谐生态的应有之义。
解读迟子建作品中的生态意义,正成为研究迟子建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通过检索文献,笔者发现研究迟子建作品中的生态因素的情况大致如下:
(一)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研究迟作中的自然因素,指出迟子建描摹自然风光的最终目的是要“复自然之魅”。如丁淑玲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梳理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生态走向、生态思想基础及生态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重建自
- 5 -
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然与人的和谐是文学生态的未来趋向[1] ;廖敏倩从自然力、自然本能及宝坠这一残缺的自然人三方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精神生态之间的联系[2] 。
(二)从乡土文学的角度,指出迟作中对故土家园的一次次回望,正是她对现代文明反生态的强烈反抗。如黄轶《“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生态文学“社会发展观批判”主题辨析》一文,论述了迟子建作品中对当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批判[3] ;王英《论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家园母题》一文通过对迟子建家园母题的梳理,指出迟子建的文学返乡实际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4] ;李敬巍,纪秀明《基于现代文明之上的生态构想——生态批评视阈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论述了迟子建正是通过质疑都市文明,重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创作视野[5] ;张羽华的《生态视野下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困惑——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探析》则分析了迟作中所揭示的人类文明中所遭遇的尴尬,悲哀和无奈[6] 。
(三)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探讨迟子建小说中建构的生态理念,就是质疑现存的发展制度。史元明《信仰与社会批判——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世界》一文,点明迟子建的不自觉的生态意识正是缘于她自觉的生态信仰[7] 。
(四)从性别视角切入,对传统的两性二元对立制度进行解构,并积极倡导两性的平等与和谐。梁婉妮《温情的控诉——<逝川>中的生态女性意识》认为《逝川》批判了传统的两性二元对立观念,提出了新的性别观。[8]刘传霞《迟子建与女性主义文学》一文认为,迟子建的作品是用温情与母性文化来抗拒雄性暴力,为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9]
(五)从动物叙事的角度,指出迟子建在作品中对动物的细致描摹,恰恰反映出她的生态平等观念。汪树东在他的论著《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中详细
[1] [2] [3] [4] [5]
丁淑玲.略论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生态化走向[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廖敏倩.穿越雾霾 走向和谐——迟子建《雾月牛栏》生态意蕴浅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6. 黄轶.论世纪之交乡土小说的“城市化”批判[J].文艺研究,2010,4. 王英.论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家园母题[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9.
李敬巍,纪秀明.基于现代文明之上的生态构想——生态批评视阈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J] .大连海事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11,3.
[6]
张羽华.生态视野下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困境——读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J] .中国出版,2011,2.
[7]
史元明.生态信仰与社会批判——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世界[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8][9]
梁婉妮.温情的控诉——《逝川》中的生态女性意识[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27(2). 刘传霞.迟子建与女性主义文学[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