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7的文件管理》教学设计

《windows7的文件管理》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课标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让信息技术能够为自身服务。

1、概述文件的基本类型及其查看方式。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水平为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文件的基本类型及其查看方式;

2、描述文件夹的创建和重命名。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描述,学习水平为掌握水平。学习内容是通过掌握常见的文件及文件的类型,学会创建文件夹、重命名以及对文件及查看。

3、学会文件及文件夹进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等相关操作。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学会,学习水平为掌握水平。学习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等相关操作。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龙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课内容是通过掌握常见的文件及文件的类型,学会创建文件夹、重命名以及对文件的查看方法。本课以创建文件夹为主线,通过复制、粘贴将文件接收柜中的文件进行分类保存,掌握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的方法。

学情分析

优势:六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windows7 的基本操作,学会了桌面上常用图标的使用。部分学生在课余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劣势:六年级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同时他们对如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文件资料,缺乏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学生课余较少使用电脑,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没有什么基础,致使学生的差异比较明显。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文件的基本类型和查看方式,教材分析中指出文件管理是Windows7基本操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件

课标要求:掌握文件夹的创建和重命名。但是从学情分析可以看出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浓,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合理分类管理资源。

学习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通过创建文件夹及图片的保存操作,学生掌握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2、通过具体操作学生掌握对文件及文件夹进行复制、粘贴、查看等操作。

(二)能力性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体验windows7组织、管理文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有意识地引导和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注意遵守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任地、健康地、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预设时间:2min)

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观察后进行分类。那么电脑中的文件应如何分类呢?——引出课题Windows7的文件管理,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学生通过思考,对书籍进行分类。然后请各组进行说明小组分类的原因。

【点评:书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品,如何摆放更方便自己进行查找呢?以此进行导入,更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从而引出计算机中的文件应如何进行分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活动二:探求新知(预设时间:30min) 任务(一)创建个人文件夹(预设时间:12min) 1、创建文件夹

在F盘下创建文件夹,以“班级+姓名”命名文件夹,在个人文件夹中创建3个文件夹,分别以“图片”、“音乐”、“视频”命名。

图片

班级+姓名 音乐

视频 2、操作演示

通过课前录制的微课展示创建文件夹的操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如果忘记了操作方法,可进入桌面文件接收柜中找到视频再次观看。

【点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为概念的讲解打下基础,同时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基础。通过此项任务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新建文件夹这个操作,并且通过创建子文件夹熟悉创建过程,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任务(二) 文件分类(预设时间:10min) 1、自主学习:阅读表5-1了解文类型。

2、将文件接收柜中的文件,按照创建的文件夹的类型进行分类保存。 3、学会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阅读27页,了解复制、粘贴方法)。

此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师给出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将老师传送至文件接收柜中的素材进行分类保存。各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最快的小组给予鼓励并加分。

【点评: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一定的基础,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此项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操作中也能够逐步熟练掌握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速度,并通过对素材进行分类保存进而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任务(三) 查看文件(预设时间:8min)

1、阅读图5-6,找到“查看方式”按钮,学生展示。 2、设置查看方式为“超大图标”。

3、逐一进行选择查看方式、组内讨论,自己喜欢哪一种查看方式。

通过查看方式,了解各种方式下文件显示的情况,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查看方式,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并给予加分

【点评:通过学生操作演示查看文件方式的方法,与其他同学对比,看看大家是否都找到了这个“查看方式”按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操作的氛围当中。】

活动三:作品展示(预设时间:5min)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点评:学生演示自己文件夹内的素材及所使用的查看方式。在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能够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四:总结归纳(预设时间:3min) 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总结 2、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3、教师作总体说明

【点评:学生和教师一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把学生在本课中产生的新问题放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总体点评

超越教材:教材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变化的。要让现有的教材适应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需,作为教师要不断开发教材。本节课以创建文件夹为主线,进行素材的分类。明确教学任务,明确素材的保存路径,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多运用分层教学,生帮生,师帮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贴近生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面对枯燥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则会乐此不疲。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是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中,真正的给学生创设一种“用中学,学中用”的学习环境。

激发热情:学生能够从教学中体验成功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多方面获得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利用“多元智能的启示”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自由,渗透多元化评价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进取心,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协作分享,从而为逐步培养“学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堂检测:在教学中设置的每一个任务即是当堂检测的内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在记分册上做了记载,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对下一课的教学内容作及时调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