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旅游发展思路(doc 11页)(精美版)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旅游发展思路

一、黔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一)全区旅游资源状况

按国家现行规范普查,全区旅游资源单体有300个,涵盖了旅游资源的六大类型。有“全国唯一、世界罕见”美丽的地震堰塞湖小南海;有集古镇文化、地质奇观、观光农业园为一体的濯水古镇—蒲花河;有曾与峨眉山、梵净山齐名、佛道教合一的武陵仙山;有原始幽深、绝壁对峙的阿蓬江;有堪称北纬30°保存最完好的以近8万亩中华杜鹃林为主体的灰千梁原始森林等。全区现有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五个国家级品牌。黔江是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风情纯朴浓郁、民族歌舞独具魅力、民族土特商品品种繁多、民族风味饮食别具一格、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黔江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张家界、长江三峡、重庆主城区之间,是连接重庆—张家界,张家界—长江三峡的“桥梁”和“结点”。我区各景区风格各异,互补性较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极具发展潜力。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黔江旅游业发展快速,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年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52.31万人次发展到2009年的110万人次,年均增长20.5%。年旅游

综合收入由2005年的1.09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3.5亿元,年均增长34%。二是景区建设推进有力。“十一五”以来,黔江旅游直接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达3亿元,基本完成了濯水古镇老街风貌整治和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项目建设,配合全区森林工程建设实施了主要景区植树绿化,配合全区“五在五心”工程实施了阿蓬江最美乡村带康居农房风貌整治工程,初步联通了黔江主城—小南海—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武陵仙山—黔江主城北部旅游环线公路。三是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特别是宾馆饭店总量增加,档次提升。2009年全区共有宾馆旅社180家,总床位数5000个,较2005年增加60家。其中上档次的宾馆21家、床位2062个,星级宾馆增加到5家,其中三星2家,四星1家,同时“玫瑰月光大酒店”和“濯水芭茅岛”五星级宾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四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我区国家级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小南海、濯水古镇—蒲花河和原始峡谷阿蓬江等旅游产品正逐步被外界熟知,黔江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立足于黔江区独特的地质奇观、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及区位条件,抓住国发3号文件、西部大开发、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等重大机遇,按照“一心一带两环”的空间布局,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为先导,政府主导,市场运

作,社会参与,区域合作,集中精力打造旅游精品,大力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区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的生态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形象产业。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把黔江建成“国内知名、重庆一流”的优秀旅游目的地、渝鄂湘黔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具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实现旅游经济年均增长35%以上,到2012年年旅游人数突破18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2万人以上,建成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渝鄂湘黔旅游集散中心的雏形。到2015年,年旅游人数达到25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达到2万人。建成特色突出、功能配套、“国内知名、重庆一流”的优秀旅游目的地、渝鄂湘黔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三)“十二五”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和主要任务 1、突出特色,打造旅游精品景区体系

重点打造小南海、蒲花河濯水古镇旅游精品,同时启动阿蓬江生态旅游带、武陵仙山、灰千梁原始森林旅游开发。其主要建设项目是:一是小南海突出地震遗址和土家风情特色,新建地震博物馆及水下罗家祠堂观景长廊,恢复朝阳岛观音庙,建设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开发小南海上八面山沿线景点。二是蒲花河濯水古镇突出地质奇观、古镇文化、休闲度假特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