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与起源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

朱仙镇位于开封西南22公里,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古镇。凭当地汴京的城域,古镇距开封比现在应该还近一些。得天独 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镇内有贾鲁河、运粮河,朱仙镇实际上是开 封的重要商埠,在北宋时就已经相当繁荣,很多官船和商船在 这里卸货、装货,有陆路通往京城,这里也就有着众多的楼馆 茶社,并且也早有木版年画的制作和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 开封城里官办的以至私营的木版年画的店铺作坊里,不少艺 师和工匠就来自朱仙镇。

说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繁盛,应该先提开封。北宋初年的 开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泰民安。据孟元老《东京梦华 录》记载,民众使用和欣赏木版年画已成一种风气。近岁年, 市井皆印卖门神、桃板、桃符等。“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 果子行,纸画也在彼处,行贩不绝。”不仅官家很多书馆在汴 梁设场印刷,民间也有大批艺人专以制作木版画为业。当时在 开封京城为相的王安石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从另一个方面 说明当时这种年画的大量需求。都城这种文化现象,必然会影 响到全国,以至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景观。

宋末年靖康之难后,开封日不如前,大批商人和艺人四 散而去,木版年画业南迁至朱仙镇,并渐以新的产地而得名。 随朝南迁或去往他处的年画艺人,将这种木版画制作工艺也 随身带去,成为独特的民间工艺的传承人。据《朱仙镇志》记 载,至元朝末年,由于贾鲁河的兴修,朱仙镇已成为以纸业和 木版年画为中心的重地。明代实施规定工匠班制、放松对手工 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起了促 进作用。明朝还多在墙壁、屏风绘制“耕织”一类的图案,这无 形中促进了全国各地年画业的发展。清朝文化呈现出一个向 多元化、多角度发展的趋势,小说、戏剧和绘画的成果斐然,对 木版年画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丰富提供了依据,为木 版年画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自清初期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是 朱仙镇木版年画最兴盛的年代,其工艺和作品得到了广泛的 认可和流传。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

朱仙镇木版年画种类丰富多彩,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熟 悉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在刻制上采用了很多中国古代人物 画法,线条苍劲而古拙,洒脱而犀利,充满了流利的刀质感。构 图饱满宏阔,人物形象健康。在色彩方面极注重民族传统习 惯,喜用黑色、红色、绿色,善用紫色,同中原人民所特有的憨 厚、爽直、淳朴相吻合,使人看了心情畅然,情绪飞扬,具有独 特的地方特色和古老的民族艺术风格。 作为民间工艺瑰宝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漫长的历史岁 月中,也必然地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境以至灾难,但都凭借 它顽强的生命力而存续下来。特别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文学 艺术遭到摧残,许多流传了数百年的年画木版被焚毁,传承艺 人受到打击和迫害,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如今, 尽管我们仍然继承着

这种流传千年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但 凝聚着我国民间文化精华的艺术品很少能再成为人们关注的 焦点。

但是,文化全球化受到普遍关注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 趋势。对于本土文化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本土文化可以 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得到升华、融合,有利于把本土文化发 扬光大推出国门;文化全球化也会给本土文化带来冲击,很有 可能使本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消逝。朱仙镇木版年 画自然也受到了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并且它本身缺少一种动 力,并不能在这样的机遇中把自己推广出去。 近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如果失去了 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可悲的。民间文化的处境引起了专家和有 关人士的广泛关注。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 一直致力于抢救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 化抢救工程最先启动的项目之一,因为年画与民俗的关系,冯 骥才先生把年画排在所有民间艺术之首,他首先提出河南朱 仙镇是中国年画的发源地。

2002 年 10 月,世人瞩目的“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 研讨会”和“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古都开封、历史名镇朱 仙镇举办。这项活动被称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历 史性的开端。而木版年画抢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工程”的龙头工程。2004 年 6 月,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省 第一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在开封启动。2006 年年 初,河南大学工艺建筑设计研究所为朱仙镇精心设计制作了

《朱仙镇总体规划》和《朱仙镇旅游发展规划》,对朱仙镇的 发展作了重新定位:借助郑汴一体化机遇,依托丰富的人文景 观和优美的民间传说,倾力打造郑汴都市带上的旅游休闲古 镇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镇。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策略

(一)保护传承人,发掘民间爱好者

民间文化传承的媒介是传承人。朱仙镇木版年画因其制 作工序复杂、考究,要求工匠技能颇高,而现存具有这些手艺 的工匠大都年老体衰,面临着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短缺、后继 乏人的境地。据了解,现存拥有制作民间工艺技能的艺人平均 年龄 50 岁,但是他们却没有传人,一种流传了千年的民间工 艺,很有可能在这一代或下一代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寻找和保护民间文 化传承人,只有找到他们,我们的民间工艺才能世世代代地传 下去。此外,由于资金不足,保护年画的场所以及现代科技手 段落后,关注和提高老辈艺术家的待遇也应该进入有关的议 事日程。

近年,在朱仙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工作和多场活动,给 民间艺术传承人营造出了一个有利的氛围,对于传承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认识到,人民大众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最广泛的创造者、宣传者、传承者,寻找并培养 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专业人才,唤起大众对民族艺术的兴趣, 也是抢救木版年画这一民间工艺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

在保护传承人和发掘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基础上,应对木版年画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让人们对其有新的认识。民族 的才是独特的,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近年,少林的 武术走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功夫”。现在,中国 的剪纸、中国的糖人、中国的泥塑也渐渐地为世界人民所认识 所喜爱,朱仙镇也应该凭借历史的影响,尽快走出国门,打入 国际市场。

木版年画活态的生命是重要的,加强对年画木雕古版的 保护工作同样也是重要的。老版子不仅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更是不可再生的对历史真实的再现与见证。中央美术学院教 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薄松年认为:“民间 文化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已经浸透到民族心灵 的方方面面,它对研究中国历史的发源和延续乃至未来的发 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纵 向还是横向的,都要始终立足于传统的、原生态的基础之上。

(三)把握机遇,推进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是说抛弃旧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继 承传统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吸收本时代的特色融入创作中,使传统工艺透出时代气息。那 么,对于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继 续发展传统制作工艺和呈现形式与内容的同时,能否有所创 新呢(或可在制作工艺上结合现代科技,使木版年画及底版得 到有效的保护,让木版年画成品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从真正意 义上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或可先了解大众的喜好与现 代时尚的流行趋势,在内容上有所改进。例如:在服饰上烫印 或针织出传统的年画图案;在家居装饰中巧妙运用传统年画 元素,复古又时尚,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年画,喜爱年画,让市 场接受年画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例如,2008 奥运指日可待, 朱仙镇木版年画可根据其“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概括简练,构 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的鲜明特色”生产 出一系列的“迎奥运,树新风”年画。以此为一个基点,建立有 序的生产渠道把年画文化推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年 文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