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相如廷斥之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 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

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

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匣子装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