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内部的邻里交往空间研究义

高层建筑内部的邻里交往空间研究义

摘要:通过分析人们对交往活动的需求及对比传统居住空间与现代高层居住空间,分析现代高层建筑居住建筑邻里交往活动缺失的原因,从设计角度提出在高层住宅中植入空中庭院来重构人们的交往活动,使冷漠的现代高层住宅人际关系变得富有温情。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demand for communication,the causes of the lack of 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 in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comparing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with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space, from a desig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ntend to reconstruct activities through implanting in a high-rise air yard, for changing the indifferent relationships in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to the warm one.

关键词:高层住宅 邻里交往 空中庭院

Key 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Neighborhood Association,Air yards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膨胀。有限的土地已经无法承载传统的居住模式。在居住模式开发中,高层住宅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容积率,同时又较传统多层住宅极大地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密度过大的问题。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往往缺乏有效的交往空间,往往同一栋住宅内的居民却彼此陌生,冷漠和不信任代替了传统院落式住宅的邻里温情。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该更多关注高层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创造良好的有亲和力的空间,促进邻里交往活动的发生。

1 邻里交往的作用

交往是每个人所需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于城市里生活在高层建筑里的人来说交往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的交往活动不仅可以使公共空间显得富于活力和魅力,而且随着在居住区内交往活动的频繁,居住者便能在住宅之外形成更强的安全感和更强的从属这一领域的意识。

邻里和谐是有“连锁效应”的。在邻里关系较好的小区,其公共卫生、治安环境及公共秩序等都比较好,原因是居民在相处的过程中,自觉形成了一种“共识”,即不想或“不好意思”去破坏小区的和谐,并将其当成一种责任。关系好了,整体的‘文明程度’也高了。和谐的邻里关系能够使人产生群体意识,更能起到共同监视的作用,从而降低小区的治安案件发生率。

2 传统居住形态

良好的交往空间尺度要恰当,不宜过大,要有安全感。传统的院落式居住形式由于其良好的尺度和私密性而非常富有人情味。以四合院为例,四合院具有良

好的室外环境,围合式格局给人安全感。四合院的庭院相比室外属于私密空间,相比院内房间属于公共空间。这种半私密半开放式的空间能够为人们的共同活动提供机会。

3 高层住宅邻里交往空间及存在问题

3.1小区公共活动空间

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现代居住形式,其交往空间以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主。主要包括小区中心活动场所、组团活动场地和楼前空间。高层住宅居住高度集中,过大的从属群体导致空间对于个人的从属感和亲密感无法形成。高层住户远离地面,小区的活动场地可达性太差,人们更多的将自己封闭在完全私密的私人空间中,即使处于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中,也由于缺乏从属感和私密感而无法形成长时间亲密的交往活动。

3.2内部交通系统形成的交往空间

高层住宅内部交往空间以交通空间为主。内部交通空间包括门厅、候梯厅、楼梯间、电梯和共公走廊等。这些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发生邻里接触的地方。若设置合理,可促使邻里交往活动的发生。由于经济性的原因,楼梯间、走道等公共空间往往狭小、局促、自然采光不足,属于消极空间,显然不利于形成邻里交往。

4 新型的交往空间尝试----设置空中交往平台

既然人口的高密度使得过去的低层院落式居住形态已经不可能了,那么怎么保证高容积率的同时又不失传统居民特有的人情味和生态共生的环境魅力呢?下面从设计的角度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论述。通过前面分析发现,要想促进居民积极参与交往,就要使交往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又不能完全私密,应便于到达,尺度不宜过大,亲近自然以吸引人处于其中。因此可以将庭院空间引入高层建筑内部,形成空中庭院。可以将每层的入户交通空间扩大,与室外相接,形成空中庭院,或者专门设置空中庭院。现在的高层建筑已经越来越多的引入空中活动平台,有屋顶花园,空中花园,阳台花园和入户花园,但是大都交往功能不明显。出现在最多的阳台花园和入户花园也仅仅为了利用很难利用的空间,并且完全私有,别人无法参与进来。因此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可以通过设置公共的空中交往平台重构亲密的邻里关系,使得住户能够尽可能的接近自然,并充分体验和谐的邻里交流。空中庭院每层设置或者隔数层(不易过多)设置,并且完全亲近自然,植入绿化,人们可以不用下楼就能够很便捷的享受阳光和室外空气。为数不多的住户共同拥有一个空中庭院,从属性更强,人们更容易形成小社会,高层建筑中引入空中庭院,尤其是小范围的半公共庭院,能够消除人与自然的隔离,吸引人们的空中室外活动,从而形成场所,促进邻里交往。场所感的形成是基于格士塔心理学的接近性、向心性和闭合性原理,通过中心、界面、节点、路线、轴线等空间要素形成的,其中界面的围合处理对场所的形成最为重要。空间的围合性,使人产生安全感并使人停留,半公开或公开的开放性又使人很方便的参与。与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相比,局部的空中庭院仅仅从属数户,更具有围合感和安全

感,因此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在高层住宅中引入空中庭院无疑会促进邻里交往,重新建立起和谐的邻里关系。

5 结语:

高层建筑中引入空中庭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会使户型公摊明显加大,增加造价。北方地区高层建筑引入空中庭院还会使体形系数增大,对节能不利。具体考虑是否设置空中庭院要视具体环境和使用群体的需求和承受力而定。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0

[2] 王国荣 住宅社区交往空间浅析 [J/OL].《甘肃科技纵横》(第34卷)第六期2005

[3] 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4] 赵瑾 论住宅“空中花园”的设计理念 [J/OL].科学之友 2004-10

[5] 冯小辉 垂直合院——传统居住空间的重构 [J/OL].浙江建筑 第26卷 第6期 2009-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