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黄冈市2016年高考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文综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高考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24.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25.《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

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6.《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

27.梁启超在论某一历史时期学术时说:“淮南盐商,既穷极奢欲,亦趋时尚,思自附于风雅,竞蓄书画图器,邀名士鉴定.洁亭舍、丰馆谷以待。夫此类之人,则何与于学问?然固不能谓其予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这一现象可能存在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北宋时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28.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曾国藩这段话旨在( ) 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 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9.下图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据此可以推知(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要富强必须先实现民族独立 D.一战的爆发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30.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 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 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

31.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

A.维护帝国统治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完善法律体系 D.稳定社会秩序 32.“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33.下图是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创作于十八世纪创作的油画《空气泵里的鸟实验》。画面整体呈现暗色,画面正中亮色部分描绘了一场实验。一位科学家正在演示气泵的原理,随着空气被抽走,可观察到鹦鹉垂死的挣扎,如果及时将空气再送回,小动物又将得以死而复生。画中使用了戏剧化的灯光效果,每一个人对实验都有不同的回应,整个画面极富张力。这幅画体现了( )

A.新古典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34.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列宁的“改良”是( )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

35.罗斯福说:“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这一认识( ) A.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推动了以工代赈措施 二、材料阅读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