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单元教材分析

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内容。百分数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大量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有些计算,如求种子达标率、发芽率等,还孕伏概率统计思想。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的概念,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化为分数、小数来计算,因此,使学生明确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学会它们之间的互化,计算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因其思路、方法和已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不必作为新知识花很多时间教学。

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百分数的应用 课时安排:

百分数的认识……………………1课时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1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5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81(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10081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10081(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10081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100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次备课 教学基本内容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二次备课 教学基本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教学随记: 二次备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