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雨》评课稿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老师在文本处理上的教学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课前诵关于“雨”的文章;课一开始检查积累与“雨”有关的四字词语、诗句;课中诵读与“压”“垂”有关的诗句。整节课处处流露出积累、运用古诗词的痕迹。赵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说话训练、拓展组词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赵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了雨前和雨中的变化;读出雨后的那种喜悦和舒畅。读出雨前“黑沉沉”,“压下来”的沉闷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忽然”,瞬间读出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这种天气的异常变化。赵老师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带着自己的感觉读相应的句子。雨中的变化抓住关键词句“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让学生找,关键词句起决定性作用,很明了地就串起来雨中雨的变化。关键词的朗读“哗哗哗”延长并响亮,“渐渐地,渐渐地”轻柔。学生的多样的朗读使得整堂课特别饱满,学生通过体会词句,在朗读中想象,在多次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现象——雷雨,在朗读中获得美感和快乐。
赵老师设计精细化的过程,让学习与练习丝丝入扣。指导学生朗读带有“压、乱、垂、虹”的句子,在读中识字,在练习朗读中理解句子,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与课后的练习紧密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学习生字时,练习寻找形近字、写字、说话训练。课文写得好,课堂学得好,学生练得好。学习过程与作业的指导训练融成一体,学习与练习训练丝丝入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老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扎实。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动作演示理解意思”、“顺口溜帮助识记字形”、“象形字简介”、游戏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确保了学习的高效,寓学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没有忽视写字教学。她在课堂上指导学理解并写好“垂”这个生字,让他们掌握写法,老师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这种方法直观有趣,易于理解。雷雨有声有色,老师的识字教学却如“春雨润物”,这样的一堂课,真是春雨滋润识字教学,焕然一新。
2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备课充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巩固生字。
一、多种形式,认读训练扎实到位。 识字教学本身枯燥无味,反复单一的认读很难吸引注意力不够持久的二年级学生。老师深谙儿童心里,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男生读,女生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接读,互相看着读,做动作读,师生读。变化多样的认读,让孩子们眉开眼笑,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快乐的认读中,孩子们牢牢地记住了生字的准确读音,不知不觉中体会了生字的含义。 二、联系生活,语言训练不着痕迹。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尤其是对知识储备不足的二年级学生,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压”“垂”等字时,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平台。老师鼓励的微笑,激励行的评价更是使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不着痕迹中语言训练,扎实到位。 三、适时评价,学习兴趣浓厚。 儿童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雷雨》一课,用精练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听了老师上的这一课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教材插图为线,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
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选文文章)。这堂课中周老师就充分利用了选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想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即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此外,教材插图也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凸现文选型教材的双重价值。周老师也深谙此理,在她的教学目标中,这样清楚明白地写着:“利用简笔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初步感受雷雨时的景象。”从课堂开始到结束,周老师也一直在实践这这个教学目标,整堂课紧紧围绕简笔画展开,教师边画边教的手法让我们耳目一新。
二、以重点字词为核心,构建学生的赏析框架。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乌云,问学生这样子画可以吗?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在学生说出“满天的乌云”之后,教师马上又添画了几朵乌云,画面上
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于此同时,周老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③做个动作理解“压”的意思,并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一处,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老师同样用板画的形式演示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三、以朗读指导为升华,构建学生的情感框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周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学“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老师这样设问:“小树叶呀小树叶,你为什么一声也不叫啊?”让学生角色反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空气的闷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情感朗读这句话,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就通过读表现了出来。
再如:“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周老师根据这句话的特点,适时插播多媒体“雨声”让同学们听完之后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当学生说出“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等时再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这句话的朗读,并且体会到了雨的大。
周老师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在赞赏之余我们对周老师也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堂课的写字环节中,如果周老师能够将两个要写的生字“垂”、“逃”更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写字要领,在学生写完之后再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评价同伴书写的优劣,可以更容易让他们掌握书写的要领。对比教师的范写,学生更容易看出自己同伴所出现的书写缺陷,更能在自己的书写上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