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育配套资料K12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

说明: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

1、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 )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3、隋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4、“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A、房玄龄 B、魏征 C、长孙无忌 D、杜如晦 5、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C、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 D、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6、《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她( ) A、是唐高宗的皇后

B、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7、 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进藏

C、昭君出塞 D、玄奘西游

8、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 )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

10、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下列能够体现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兼容并包,深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的是( )

A、妇女读书 B、丝织技术高超 C、喜好弈棋 D、尚武风气盛行

11、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图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D、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平定了安史之乱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环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诗魔 B、诗仙 C、诗鬼 D、诗史

14、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环。叛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 )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15、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其统治结束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 B、朱温建立后梁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16、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发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7、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宋朝重武轻文 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概率大 D、从军收入低

18、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利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 B、重武轻文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19、“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在南移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代中后期,最终完成于( )

A、五代十国 B、北宋 C、南宋 D、元

20、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合,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交融。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教育配套资料K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