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5.失业的种类 6.失业的原因 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 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 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 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

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c.是没有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的失业率。 1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15.如果某人由于冶金行业不景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B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16.如果某人大学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属于( A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17.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B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18.奥肯法则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 B )。

a.始终不变; b.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c.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 d.以上均不正确。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20.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A )。

a.只存在于短期; b.只存在于长期; c.在短期与长期均存在; d.在长与短期均不存在。

21.认为在短期与长期都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D )。

a.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22.“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是 ( A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