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补偿机制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述补偿机制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

作者:王丽君等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7期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补偿途径、补偿标准、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的现状,分析新疆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64-02 0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很多,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与我国的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很不相符。以上不利的自然因素,注定了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立方米,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立方米。另外,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已达80%以上。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辽、海、淮、黄、松花江、珠江和长江等七大重点流域的地表水均存在有机污染。我国水资源在面临短缺和环境质量恶化两大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地区分配、季节分配、年际变化不均衡的挑战。为此,水资源问题已经并将越来越强烈地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的农业用水,在实行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农业节水既要做到节约用水,又要做到高效用水,进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而有效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是激励农业节水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农业节水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所说的补偿不是简单的经济补偿,而是应该从更高层次的政治制度、运行机制上入手,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应用政策手段等方式从根本上消除灌区和农户在农业节水实现过程中的产生的矛盾,并且为了确保农业节水补偿运行下去,应该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农业节水。

1 实行补偿机制的意义

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抑制由于农业用水的利用不当造成的浪费,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筹集资金进行农业用水的涵养、污染治理等工作。从理论意义上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是通过农业用水的来源、管理、使用等过程中实现成本收益的转移,最终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实践意义看:①可推进新疆农业节水的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续性,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是依靠经济手段,实现“节水就等于增产”的法则。通过实行补偿机制,可以激励农民、组织机构、地方政府等的节水行为,从而实现农业节水的持续性。②实现新疆节水目标与农民经济目标、当地政府发展目标的统一。节水是国家目标,与农民经济目标、政府发展目标有差异。要使农业节水成为农户、当地政府共同行为,就要通过实行补偿机制,找到国家节水目标与农民经济目标、当地政府发展目标之间的平衡点。③可推进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可以使农民节水的成本得以补偿,有利于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④可保护新疆生态环境,实现国家生态安全目标。通过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可以节约更多的水用于生态建设,不仅保护了新疆的生态环境,也实现了国家生态保护目标。 2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的内涵及要求

农业节水补偿是以保护农业用水、使农业用水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经济调节为手段,以价值补偿为核心,多种形式补偿并存,以使用农业用水者、从事对农业用水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和开发者,以及农业用水保护受益者为对象,以农业用水保护、治理、恢复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农业用水管理方式,是对农业用水价值及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农业用水开发利用引起的外部成本的合理补偿。建立补偿机制要从农业用水固有的特性出发,以农业用水的价值、农业用水的公共物品性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新疆农业用水供需现状,寻求有效的补偿机制。 3 农业用水补偿机制的框架

在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处于自身方面考虑一般不会采取节水措施,即使有关部门采取了提高水价等约束措施,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农民为了保证不减产,还是不会采取节水行为。地方政府用水发展经济,以完成政绩考核为目标,也可能采用不节水行为。假设农民用于节水的投资为x(劳动和资本折合为货币),在此投入下产生的效益是y=f(x);再设g(y)是政府在农民节水产生价值y后给与农民的补偿。政府对节水也应考虑经济效益,设政府所选择的能使其所得最大化即[y-g(y)]→max的补偿方式为g(y)。从农民看投入x是其成本,其效用为g(y)-x=g[f(x)-x],农民节水所得到的效益不应该低于把x投入到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效益u,即{g[f(x)-x]}?叟u,否则农民不会按政府的意图节水。 3.1 补偿机制的主体

3.1.1 农业用水所有者——国家、集体 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水资源以国家、集体所有权管理模式运行。”即我国的水资源所有权除部分为集体所有外,国家是大部分水资源的所有者。

3.1.2 农业用水管理者——当地政府、水利局、灌区管理部门 当地政府、水利局、灌区管理部门是管理当地水资源,进行资源调配、协调、监督以及执行补偿机制的中间人,也是国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水资源调配的代理人。在补偿机制实行的过程中,他们协调利益分配,推进补偿机制的运行,促进补偿机制的利益最大化。在补偿机制建立推行的同时获得一定利益,比如政府成绩等。

3.1.3 农业用水使用者——农户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用水 作为补偿机制最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在农业用水补偿机制的推行过程中,这些人应该是补偿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是受影响最大的。比如以农业用水补偿工业用水,农民的生产成本会随着用水成本的提高而提高,意味着剥夺了农民的部分用水权益,降低了产品效益,而接受这部分用水的工业成为了新的受益者,所以在“受益者付费,受损者受偿”的补偿机制中,他们也应当承担起补偿的义务与责任。 3.2 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是建立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受益者还是受损者都会关心“补偿机制到底补多少”这个问题,只有确定合理的农业用水补偿标准,才能顺利构建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农业用水补偿标准,应该根据农业用水利用功能的重要程度和实际案例进行补偿,按照农业用水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要求,建立合适的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参照农业用水利用功能的价值和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制定,杜绝利益单方单独决定。在确定补偿标准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可以考虑建立补偿下限和补偿上限,或者以当地农业用水的市场价格为参考标准建立适当的补偿标准。

3.3 补偿方式 明确了“补多少”的问题,还要确定“怎么补”,农业用水补偿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按照补偿方式可以分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等,例如国家针对节水项目的专项资金;按照补偿条块可以分为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譬如省内对围绕节水项目所产生的工作经费的补贴、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由于项目建设而产生的生态移民的接受等。而补偿实施主体和运作机制是决定补偿方式本质特征的核心内容,按照实施主体和运作机制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大类型。 4 建立农业用水补偿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为解决农业用水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大力开展高效节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该积极探索开展农业用水补偿工作,初步建立农业用水收费制度。但总的来看,农业用水补偿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补偿的力度、范围与有效保护和持续使用农业用水的目标尚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亟需对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4.1 落实财政补贴 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弥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另外农业节水直接受益的地区和单位也应该担负一定的费用。具体手段是将补偿资金纳入取用水成本,通过合理提高受益范围内的生产、生活水价来筹集资金,然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受益者向受损者的补偿。

4.2 稳定资金来源 政府一定要亲力亲为农业用水水源的保护,不能由其他的社会机构来做;关于补偿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设定类似生态ICMS0的专项财政资金、用金融性的手段来进行融资、采取税收、附加费等形式来获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