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2009-2010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A试卷及答案

?????????? ??????????线 5、 局域网中一般采用“广播”方式,广域网一般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 ]

6、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 ] 7、 对于误码率较大的传输信道,连续ARQ协议一定优于停止等待协议。 [ ]

A卷)8、 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其具体实现就是数据报服务。 [ ]

9、 共享介质的总线型局域网中,多结点“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 ]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20 10、 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为有效的灵活方便的数据通信方式。 [ ]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_______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 [ ] 三 、 解释下列英文名词(对应的中文含义)

河南理工大学 2009-2010 学年第 一 学期 《计算机网络》试卷( ::线号号??A. ARPANET B. OCTOPUS C. DATAPAC D. Newhall 学学????2、B类IP地址的网络号(net-id)的长度为 [ ] A. 64位 B. 32位 C. 24位 D. 16位 ?? ??3、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WT=7,在发送过3号帧、并接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还 ??可连续发送 [ ] ?? A. 2个帧 B. 4个帧 C. 6个帧 D. 7个帧 ?? ??4、ARP协议完成的查询转换是 [ ] ?? A. IP地址到物理地址 B. 物理地址到IP地址 ?? C.域名地址到IP地址 D. 主机名字到IP地址 ::??名名封封5、网桥属于__________的设备 [ ] 姓姓??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 6、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3+1,则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 ??是 [ ] ?? A. 001 B、010 C、011 D、100 ?? 7、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列不属于三网之一 ?? ?? 的是 [ ] ?? ??A. 传统电信网 B. 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 ?? C. 有线电视网 D. 卫星通信网 密密 8、以下哪种应用层协议使用UDP数据报 [ ] ?? ::??A. TELNET B. HTTP C. SMTP D. DNS 级级??9、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152.7.77.159及152.31.47.252都匹配 [ ] 班班??A. 152.40/13 B. 153.40/9 C. 152.0/11 D. 152.64/12 业业??10、指出下面的IP地址中,哪个是C类地址 [ ] 专专????A. 127.19.0.23 B. 193.0.25.37 ????C. 225.21.0.11 D. 170.23.0.1 ??1、A 2、D 3、C 4、A 5、B 6、C 7、D 8、D 9、C 10、B 分数 10 二、判断题 得分 1、 运输层对等实体之间的通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 ] 2、 面向连接的网络一定是电路交换的网络。 [ ]

3、 对于高速链路,提高的是数据的发送速率和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 ] 4、 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一个基本方法是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据流。 [ ]

第1页(共2页) 1、Ethernet 以太网

2、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访问/冲突检测 3、10BASE5 带宽10M,基带编码,最大距离500米 4、SNMP 简单网管协议 5、DTE 数据终端设备 6、ARQ 自动请求重传 7、ICMP 英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8、OSPF 一种内部网关协议,中文译名为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9、DNS 域名系统 10、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分数 20 四、简答题 得分 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1分)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1分)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1分)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1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1分) 2、简述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中各层的主要任务。

(l)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1分)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1分) (3)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1分) (4)运输层 运输层向上一层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1分) (5)应用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1分)

3、简述链路和数据链路在概念上的不同。

所谓链路就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的链路串接而成的。(2分)数据链路则是另一个概念,这是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2分)链路与数据链路也分别称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1分)

4、何谓拥塞控制?常用的拥塞控制算法有哪些?

所谓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1分)常用的拥塞控制算法有四种,即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4分)

1、有4 个站进行码分复用CDMA 通信。4 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的代码是什么?

只须计算4 个常规的内积:

(-1 +1 -3 +1 -1 -3 +1 +1) ? (-1 -1 -1 +1 +1 -1 +1 +1)/8=1 (-1 +1 -3 +1 -1 -3 +1 +1) ? (-1 -1 +1 -1 +1 +1 +1 -1)/8=-1 (-1 +1 -3 +1 -1 -3 +1 +1) ? (-1 +1 -1 +1 +1 +1 -1 -1)/8=0 (-1 +1 -3 +1 -1 -3 +1 +1) ? (-1 +1 -1 -1 -1 -1 +1 -1)/8=1 结果是A 和D 发送比特1,(3分,各1.5分) B 发送比特0,(1.5分) 而C 未发送数据。(1.5分)

2、现有5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两个网桥连接起来(下图)。每一个网桥的两个端口号都标明在图上。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即H1发送给H5,H3发送给H2,H4发送给H3,H2发送给H1。试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中。

B1B2LAN1端口12LAN212LAN3H1H2H3H4H5MAC1MAC2MAC3MAC4MAC5 发送的帧 网桥1的转发表 网桥2的转发表 网桥1的处理的 网桥2的处理的 站地址 端口 站地址 端口 (转发?丢弃?登记?) (转发?丢弃?登记?) H1→H5 MAC1 1 MAC1 1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H3→H2 MAC3 2 MAC3 1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H4→H3 MAC4 2 MAC4 2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 转发,写入转发表 H2→H1 MAC2 1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 接收不到这个帧 3、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C N6 8 F

第2页(共2页)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和“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个步骤)。

① 首先将得到的路由信息的下一跳地址改为C,并且将距离加1,得:

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C N9 6 C

② 将上一步得到的路由信息,逐一按照一下算法与原有信息对比处理: a. 目的网络地址相同,下一跳地址相同的记录,直接更新。 b. 否则,如果是新的目的网络地址,增加

c.

否则,目的网络地址相同,下一跳不同,距离更短,更新。

d. 否则,无操作。....... ....... ...................(1分) ③ 得: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长,不改变....... ....... ....... ...................(4分)

4、TCP在进行流量控制时是以分组的丢失作为产生拥塞的标志。有没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如有,请举出三种情况。

有。例如当I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片,但其中的一个数据报分片未能及时达到终点,而终点组装IP数据报已超时,因而只能丢弃该数据报;(2分)

IP数据报已经到达终点,但终点的缓存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此数据报;(2分)

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经过一个局域网的网桥,但网桥在转发该数据报帧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差错空间而只好丢弃。(2分)

5、有如下的4个/24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的聚合。

212.56.132.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24

212=(11010100)2, 56=(00111000)2 132=(10000100)2, 133=(10000101)2 134=(10000110)2,

135=(10000111)2 --------------(2分)

所以共同的前缀有22位,即11010100 00111000 100001,聚合的CIDR地址块是:212.56.132.0/22

--------------(4

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