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第5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1. 了解本质晶粒度与实际晶粒度的含义,控制晶粒度大小的因素;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2. 熟悉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的机理; 3. 掌握各种热处理的具体工艺过程; 本章学习重点

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的过程中及影响因素;

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中各条线的含义。C曲线中种温度区域内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性能特点。

非共析钢C曲线与共析钢C典线的差别及影响C典线的因素;

奥低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特点,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变化和最终性能的影响;

各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组织转变过程,性能变化,用途和适用的钢种、零件的范围。 学习方法指导 演绎法

“铁碳碳相图、C曲线”→“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的机理和产物” →“各种热处理方法” 。 联想展开法

围绕“钢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工艺及应用”。

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

钢的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艺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金属材料都能进行热处理,在固态下能够发生组织转变,这是热处理的一个必要条件。

金属热处理类型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 第1节 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奥氏体的形成(晶格改组和Fe,C原子的扩散过程) 共析钢奥氏体化温度

Ac1温度: F(bcc,0.0218)+Fe3C(6.69) A (Fcc, 0.77)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遵循形核、长大规律)

(1)奥氏体形核 奥氏体晶核首先在铁素体相界面处形成。

(2)奥氏体长大 形成的奥氏体晶核依靠铁、碳原子的扩散,同时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直至铁素体消失。

(3)残余渗碳体溶解 残余的渗碳体随着加热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溶入奥氏体,直到全部消失。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形成成分较为均匀的奥氏体.

碳及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的影响

1.除Mn、Ni等以外,升高钢的临界点,所以合金钢的加热温度高于碳钢。 2.除了Co等外,减慢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保温的时间长。

3.除了Mn、P等以外,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细化晶粒(尤其是与碳结合力较强的所谓形成碳化物一类的元素,如Cr、W、Mo、V、Ti、Zr、Nb等)。.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影响因素

晶粒度:

表征晶体内晶粒大小的量度,通常用长度,面积,体积或晶粒度级别表示。 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

珠光体刚转变为奥氏体时,一般情况下其晶粒是细小的,这时的晶粒大小称之为起始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奥氏体晶粒随温度的升高而且迅速长大→本质粗晶钢

奥氏体晶粒随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才迅速长大→本质细晶钢 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 加热工艺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钢的成分——合金化 A中C%↑→晶粒长大↑

MxC%↑→粒长大↓(碳化物形成元素 细化晶粒 Al→本质细晶钢 Mn 、P促进长大 加热时常见的缺陷 过热(excessive heating)

钢在加热时,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的现象。 过烧(burnt)

钢在加热时,由于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晶界氧化或局部熔化的现象。 氧化

由于铁和空气中的氧等化合形成氧化皮,从而使工件表面粗糙不平,影响零件的精度。 脱碳

钢件表面的碳被烧掉,因而使其含碳量降低,这不仅影响热处理后钢件表面的硬度,并将显著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因而切削工具和一些重要的零件是不允许热处理时发生严重脱碳的.

第2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的建立

通过热分析、膨胀分析、磁性分析和金相分析等方法,测出在不同温度下过冷奥氏体发生相变的开始时刻和终了时刻,并标在温度-时间坐标上,将所有转变开始点和转变终了点分别连接起来,便得到了该钢种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由于曲线的形状很象英文字母“C”,故称C曲线。 A1以上:A稳定

A1以下:A不稳定,过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