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能力: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 (1) 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感悟,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其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北大钟声》,20世纪初的北大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这些先生们都是校长蔡元培请来的,你认识谁?
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不仅包容了拖着长辫的旧学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师。正是后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场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1、看20世纪初的中国:
20世纪初之中国经济我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和思想呈现新旧斗争、多元并存的时代特征。师生合作,读图说历史,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与思想状况。
镜头一:20世纪初之中国政治(中华民国建立与袁世凯专制)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使皇帝倒了,辫子剪了。那民主共和真的实现了吗?
镜头二:20世纪初之中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袁世凯尊孔)
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他想当皇帝,皇帝得有护身符,即孔教。于是,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思想是为政治制度服务的,袁世凯为何尊孔复古?
与袁世凯的尊孔逆流向呼应,旧有的鬼神迷信浊流沉渣泛起。学生阅读教材。
灵学会宣传天人感应,修道成仙,以大张鬼神之说为己任,各地出现名目繁多的迷信团
体。这样的文化,造就怎样的国民灵魂呢? 镜头三:20世纪初之国民灵魂 《药》——迷信和愚昧 怎样拯救国民灵魂?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2、透过多人物看新文化运动
正是由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为了启迪民众,唤醒国人,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还是这幅油画,它原名《宽容》,因为宽容,各种思想流派都可以在北大有一席之地,因为宽容,新文化得以在中国最高学府与旧文化争鸣,以占据思想阵地。宽容是谁之理念?---蔡元培 (1)新文化阵地的守护者---蔡元培
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锐意改革,使北大由封建官僚的摇篮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成为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北大,出现了众多新文化运动的巨匠,我们首先来了解他们的旗手,陈独秀。 (2)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