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与顾城诗中的童话世界比较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的社会中,这个社会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所有的愿望,于是我们需要理想,需要通过精神世界的构建来慰藉现实带来的失望与痛苦。于是在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个的艺术领域才会有层出不穷的艺术作品来表达情感,或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希冀;或是处于醉生梦死中的反观;或是处于太平盛世中的总结;或是是触景生情的警示;当然也不乏奋力挣扎后的逃避。
当我们用尽全部的生命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时候。又有谁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的寻找的意义在哪里。
现在将寻找的脚步伸到顾城的诗歌以及电影《阿凡达》中,二者作为文学和电影领域,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度,但是在2009年《阿凡达》上映,在观看电影时,电影中浓烈的梦幻感扑面而来,同时脑中不断的浮现着顾城的诗句,那些对生灵的美妙描写,对现实之外那个世界的倾心构建,都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联想和浮现是奇妙的,同时也是注定的。
无论是顾城用诗歌构建的“童话世界”还是卡梅隆用电影技术构建的“潘多拉星球”,它们都有着令人向往的外表以及干净纯粹的内在,是现实之外的未来,也是现实在外的过去,原始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本论文将立足于顾城笔下的“童话世界”和《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从现实中逃避出去的用以自我满足的理想世界;都选择回归到构建原始社会来表达理想;都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向往天人合一的理想,充满的爱意去创造生灵;都有强大的现实痕迹横亘在这些理想世界中,像一面镜子,越靠近这个理想世界的时候,越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障碍;都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等方面)与不同点(是否最终找到了能够在这个理想世界中找到立足现实的方法;是否在寻寻觅觅中找寻到积极的精神;这场梦最后的结局等方面)来阐述主题:逃避与追寻、理想与现实。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现今对于顾城的研究一直立足于对其诗歌意象的研究,对其童话世界的研究,对于其诗歌表现的自我意识的研究,对于其逃避现实的现实基础,对于其梦想的叙述,对于其诗歌创作中流露出来的女性观的成因。
而《阿凡达》作为2009年刚刚上映的电影作品,承载着导演卡梅隆十年的心血,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视觉观赏的革命之作,更是一部导演对于整个社会的反省与重新构建的理想之作,那里有导演对现实地球的反感与慈爱,有对理想中潘多拉星球无限的怜悯与向往,引发的观影热潮甚至演变成了一种“现象”,但是热情还只仅限于此,对于它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研究它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中国电影博物馆出版的《<阿凡达>现象透视》就是为数不多中的一部,此书通过其对电影产业的变动的剖析以及对其电影艺术魅力的解读等几部分进行论述,电影产业的业内人士、著名的电影导演以及普通观众都对“阿凡达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再来总结现今对《阿凡达》的研究,一般也分为对电影产业的发展的贡献、对电影技术革命(即3D)新时代的意义以及对其电影内涵的管窥几个部分,电影的人文内蕴,使得影评界对于《阿凡达》的隐喻的阐述,十分丰富,包括:传递出强烈的环保精神和尊重自然的哲学;《阿凡达》影射出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无法自拔说;孩童渴望至极的远游之梦,是离乡太久的故土之梦说;表达一种希望重返原始社会的愿望说;现代人对于现实主义的价值观的重新审视说;反映中国古典的生态美学观说;取义潘多拉魔盒,寄予导演美好希望说等等。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从电影中感受到了导演以及作品对于人类、对于现实境况的强烈关怀,都是导演运用了虚构的方法来解救现实的一种手段,无论是通过寓言、神话、古代哲学、战争、信仰哪种手段。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对于文学和电影两种不同体式的比较,存在着不同表达方式上叙述的难度,而将电影的镜头语言转化为文字,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本论文将立足于顾城笔下的“童话世界”和《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从现实中逃避出去的用以自我满足的理想世界;都选择回归到构建原始社会来表达理想;都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向往天人合一的理想,充满的爱意去创造生灵;都有
强大的现实痕迹横亘在这些理想世界中,像一面镜子,越靠近这个理想世界的时候,越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障碍;都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等方面)与不同点(是否最终找到了能够在这个理想世界中找到立足现实的方法;是否在寻寻觅觅中找寻到积极的精神;这场梦最后的结局等方面)来阐述主题:逃避与追寻、理想与现实。
二者分属于东西方,所以也可以从二者的不同点中来找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文化的差异比较,需要十分的文化素养和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于一个汉语言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来讲,仅仅是从二部作品来窥探背后的文化差异是充满着挑战和难度的。但是面对着这些挑战,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写作能对东西文化中的梦想构建与逃避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著作的帮助,从而为自己找到一条逃避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0年11月——2011年1月 完成初稿 2011年2月——2011年4月 修改初稿、定稿 2011年5月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顾城:《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顾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段义孚著周尚意 / 张春梅译,河北教育出版社,《逃避主义》,2005年 农为平:《寻梦者的歌唱——诗人顾城的“童话情节”分析》,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年 02期。
张捷鸿:《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 当代作家评论,1999 年01 期。 戈雪:《一个纯真脆弱的童话世界———论顾城的诗》,江汉大学学报,2000 年04 期
康宁:《<阿凡达>:魔幻电影中的家园意识》,电影文学,2010年第14期。 赵岚:《文化幻想与审美救赎——电影《阿凡达》引发的文化思考》,电影评介,2010年第5期。
何淑英:《<阿凡达>:生态与信仰》,电影评介,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