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5卷)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

2.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 B.推动经济交流 C.辩护政治法统 D.加强民族融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辩护政治法统,维护统治,故C正确。秦朝不是以德治国,故A排除。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主要目的不是推动经济交流,故B排除。加强民族融合,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

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阴阳家终始五德说 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4.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地方吏治废弛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审案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故B正确。当时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吏治废弛,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礼法制度

5.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

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刺史,而是司隶校尉,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且门下省属于唐朝,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监察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监察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难点之一,要引起足够重视。题目中的司隶校尉也有监察职能;另外,刺史,汉代监察地方的官员;按察使司,明朝地方监察官员;枢密使,宋代中央掌管军事的官员。分散在教材各处,要从不同角度归纳相关知识点,同时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如宋代通判的职能。 6.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 高祖 惠帝 文帝 景帝

A.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答案】A

太尉 卢绾 周勃 周勃 灌婴 周亚夫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迁燕王 罢省 迁丞相 迁丞相 迁丞相 备注 高祖世交 高祖遗命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