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现形式。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数字法记忆遥感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1)四个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及相关技术,关键设备是传感器。
(2)四项应用:矿产资源勘探、生物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领域。课
堂检测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 A.监测范围广 B.时效快,精度高 C.连续性强 D.准确定位
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拍摄进去”可知航天遥感的特点是监测范围广。第2题,获取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无关,当探测范围越大时,分辨率数值越低,显示信息能力越弱。 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遥感技术装备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A装备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除灾害监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军事侦察、海上________、海洋渔业也广泛应用该技术。 答案 (1)遥感平台 传感器 地面接收站 (2)装载传感器
(3)资源普查 环境监测 交通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为遥感平台,B为传感器,C为地面接收站。第(2)题,遥感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装载传感器。第(3)题,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除灾害监测外,还有资源普查、环境监测、海上交通、军事领域等方面。 活动指导 教材P91活动
提示 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也不同,由此导致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根据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就可以区分和识别地表物体。 教材P92活动
提示 1.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而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卫星图像上植被颜色的差异判定植物的生长状况。
2.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监测森林火灾、调查生物资源、估算农作物产量、勘探矿产资源等领域。
3.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草地、荒地、撂荒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它们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波特性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地物和地物的状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普查。 教材P93~94活动
提示 1.判断三幅遥感图像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建筑用地的变化,如黄河北岸地区建筑用地明显增多,居住区和沿海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大;也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的变迁,如植被覆盖区范围的增大表明很多地方由原来的荒地变为种植业区;还可以分析
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如黄河水携带的泥沙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说明黄河流经地区的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水土流失在加剧。
2.我国的环境与灾害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旱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森林火灾是在国外和我国森林分布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严重危害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卫星遥感的作用表现在:在灾前,可根据气候状况和林木组成等预测火灾可能发生的地区、时段和火险等级;在灾中,可准确地提供火源位置和火灾范围,以及火灾的蔓延趋势;在灾后,查明火灾现场情况和过火面积、火灾损失,为森林的恢复提供依据。卫星遥感的热红外波段图像可以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原理是着火林木的温度比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