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课外名句500句
《诗经》
1、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诗经·大雅》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坤》)——不屈不挠,心胸开阔。
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朋友赠答往来。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时局震荡,社会黑暗。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诗经?小雅?棠棣》)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1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人也变迁。 1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对品格高尚的人的仰慕之情。 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伐木》) 1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20、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乔迁之喜。 2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善始善终。 2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邶风?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尚书》
2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积累坚持。 26、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诗歌的声律。 2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8、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左传》
2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事物相互依存。 32、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 3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4、不以一眚掩(shěng)大德。《左传》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37、立德立功立言。《左传》 3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9、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4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4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4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论语》
4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5、朝闻道,夕死可矣。
4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8、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 / 12
4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5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5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5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6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 君子。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译文: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6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译文: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6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6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6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6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7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7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7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必须有信用,做事必须有结果。 7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7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译文: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论语》 7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7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9、过而不改,是为过矣。《论语》 8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8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 8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83、君子比而不周,小人周而不比。《论语》 8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仁,小人怀惠。《论语》 8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6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6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6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 / 12
7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7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7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7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7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7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7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80、欲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 8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8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8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8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8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8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8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8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9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91、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9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家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93.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礼记》
9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9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96、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礼记》 9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9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99、君子慎始,差若豪厘,谬以千里。《礼记》 100、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 10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10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10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10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礼记》
10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10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0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0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 理运》) 109、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论语 ? 子路》
《孟子》
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 1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性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1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
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