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6.摆的秘密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进行比较。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并能通过现象及时发现科学规律;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实验并作记录。 【教具、学具】

学具准备:

每组:铁架台、钩码(两个重量相同)、毛线、秒表、量角器、实验记录表等。

教师准备: 摆的装置、实验表格,收集、整理与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播放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的视频,引起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根据生活情境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谁能说一下你在哪里见过?玩耍时,你是怎样使它动起来的?

预设:学生有可能会直接说出摆动,教师可以演示它是怎样摆动的。 2.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设想,如:足球在草坪上滚动、乒乓球在桌面上跳动、树叶在风中摇动、星星在天空移动、我们看到的荡秋千等等。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能晃动或能来回摆动。

3.多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摆,并研究摆的结构:钟表的摆锤、海盗船、荡秋千等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学生回答,用动作或者语言均可)

1

4.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总结引出探究的问题:这种像荡秋千、钟摆似的摆来 摆去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摆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的秘密。(板书:摆的秘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认识摆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秋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出示摆的装置,帮助学生认识摆的结构。

2.教师小结:秋千就是生活中一个典型的摆,秋千的底座是摆的摆锤,绳子是摆的摆线。

(二)制作一个摆。

1.谈话:下面,我们就亲自制作一个摆,研究摆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设计制作摆。

要求: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摆,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铁架台、毛线、钩码)做一个摆。(各小组中有几根长短不同的线、数量不等的钩码)

(1)学生汇报小组的设计方案。 (2)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制作摆。

3.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摆,并思考:如何数摆的摆动次数?学生自由回答。

4. 教师小结: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摆在摆动的时候,有时摆动的幅度大,有时摆动的幅度小,我们把摆动的幅度叫做摆幅。

教师提出问题:在操作摆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在操作时要正对着摆,拿起摆锤,摆线要拉直,摆幅不要太大,手要轻轻松开,不要用力推。

(三)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1.玩自制摆,发现问题。

(1)谈话:我们学会了如何数摆的摆动次数,那请同学们记录一下15秒的时间,你的摆摆动了多少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我们记录三次结果,取其平均值。

摆幅 摆线 摆锤 2

(2)小组实验并完成表格。

摆的研究实验报告单(1)

测量次数 每15秒摆动的次数 我的发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汇报实验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表格)。 (3)观察根据实验数据,发现问题。

教师小结:在相同的时间,同一个摆摆动的次数相同,而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不同。

2.制定实验方案。

谈话: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摆摆动的快慢可能会和哪些因素有关?(板书:摆动的快慢因素)

预设: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可能和摆锤重量、摆线长短、摆幅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