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年的年初,楚源集团都要与各子公司,各子公司都要与各部门车间层层签订环保工作责任状,明确环保工作的目标、责任,年终对照考核。对完不成或达不到环保工作目标的,按责任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尽管如此,在制度推行之时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楚源集团的各个生产车间实行的是经济承包制,产值、消耗、用工都是有指标的,可环保治理的任务和投入是刚性的。如果在环保监管上一认真,就会在客观上影响车间效益。为此,个别员工对环保监管有一种本能的抵触。针对这一问题,楚源集团出台了《环保管理处罚细则》,对那些拒不执行或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惩。集团环保部分三班倒,到各子公司巡查,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为防止说情徇私,楚源集团还制定了一条严规:凡该罚而未罚的,就用巡查人员的工资抵扣。铁腕措施立竿见影,《环保管理处罚细则》执行第一个月,集团环保部就执行了1万多元的罚款。个别我行我素者见公司动真格了,就马上转变了态度。接着,楚源集团又祭出了第二个措施,将员工工资的20%与环保挂钩。一旦企业发生较大环保事故,所有员工的收入都要受到影响。这种个人利益与企业环保相挂钩的办法,让员工人人对环保都不敢掉以轻心,自觉成为环保的维护者、监督员。
通过狠抓执行落实,楚源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编织起了监管网络,在员工的头脑中编织起了思想网络,使整体环保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各项排放指标实现了达标。广大员工感受了环保治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思想彻底转了弯,从“要我环保”变成了“我要环保”。 应急预警,把住源头除隐患
作为全球最大的染料中间体及活性染料生产企业的掌门人,杨志成对企业可能发生环保突发事件的潜在危险是非常清楚的。他说:“楚源集团拥有数以百套的设备,数以千里的管道,数以万计的阀门,每年要生产多达130多种、60多万吨的化学产品。我们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工序多,原辅材料中的易燃、易爆物质也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环保事故,殃及企业和社会。所以,我们决不能让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为防患未然,特别是应对那些无法控制的偶发因素,楚源集团建立了环保应急预警机制,确保万一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地应对处置,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做好应急预案。根据物资、设备的重要程度和危机程度,楚源集团组成应急预案编制专班,并请环保、安监、消防、质监等职能部门审核指导,做了10个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项目包括二氧化硫、锅炉、煤气、环氧乙烷、甲醇、液氯、液氨等,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重要危险源点。这些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的方法,应急资源的调用配备,事故处理措施,紧急疏散与撤离,危险区的隔离、检测、抢险、救援和控制措施,以及现场救护与医院救治,现场保护与洗消等内容,考虑到了事故涉及的方方面面。
二是加强预案演练。为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按照应急预案展开处置和救援,楚源集团成立了救援指挥部,并针对10个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相应成立了10个应急分队。救援指挥部和应急分队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以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按照专业分工,他们每年两次组织这些应急分队开展救援训练和学习,以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平时,应急分队成员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包括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灭火器抢修等器材,且各种器材都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他们还与周边企业和单位签订了《事故应急救援互助协议书》,以防止在事故发生、自身救援条件受限、无力控制事故现场时,可及时向周边企业、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求援。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同时,楚源集团还加强了环保隐患的排查力度,努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他们建立了“车间天天查、分厂周周查,集团月月查”的“三查”制度,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当场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集团每月召开一次环保工作会议,总结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对存在隐患较多或整改不力的单位,集团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
四是分级控制重点危险源。楚源集团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并报安监环保部门备案,确定了本公司范围内有重大危险源16处,重点危险源8处。对这些危险源,他们实行了分级控制,即重大危险源为公司级,重点危险源为分厂级。同时,他们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这些重点危险源制定了严格的储存、使用和运输程序,并安排专人重点管护。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隐患排查和对重点危险源的监控,楚源集团从源头上控制了事故隐患,强化了事故预防工作。自建厂以来,他们从未发生过重大环保事故,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社会联动,博采众长唱和谐
环保治理的主要阵地在企业,而影响和效果却在社会。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社会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杨志成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环保治理就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我们的环保治理就不能只是关起门来做,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形成联动,认真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博采众长,构造一种和睦、和谐的良好氛围。”
楚源集团的这个深刻认识,是用深刻的教训换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
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可是,对这条硬性规定,楚源集团过去却不是太了解。2007年,他们投资1.8亿元,上马了一个2.4万KW热电联产工程。这个工程虽然是循环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节能环保项目,可由于楚源集团事先没有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被媒体曝光,工程建到一半时,被环保部门叫停。等到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工程已经足足耽误了两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楚源集团加强了与环保部门的联系。他们主动向环保部门汇报企业环保工作的开展情况,争取他们的监督和指导,并及时了解国家、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和环保的最新技术、信息。在规划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时,楚源集团都要事先将相关资料呈报环保部门,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做方案,搞环评。而且,对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楚源集团在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才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由于坚持了“三同时”,楚源集团其后的项目个个都进展得很顺利。通过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环保工作的改进,而且也少走了一些弯路。
环保治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提升企业的环保治理水平,推动工作发展,楚源集团广泛征求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他们建立了定期的联系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将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以及环保、安监、海事、农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社区居民代表邀请到企业来座谈,向他们通报企业的环保治理情况,并接受他们的质询;凡与企业周边环保相关的规划、项目,都及时与他们通气、商量。2010年,楚源集团准备新上一个年产20万吨硫酸的项目。为了打消附近居民对环境的担忧,他们事先派人上门介绍项目内容和环保治理方面的保障措施,取得了他们的理解。该项目今年完工时,楚源集团又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社区居民沟通协调,在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开车生产。
绿色发展探新路,环境友好唱和谐。楚源集团通过确立环保治理长期目标、建立环保治理长效机制,推动了节能减排、环保治理工作,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相信,楚源集团的绿色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