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不能指导2010年后的城市建设,综合考虑以上内外因素,重新编制南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是非常有必要,以便更好地与南昌市区衔接。
第二章 规划依据、原则、目标及年限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 5、《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总报告 6、《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规划构思 7、《南昌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规划纲要 8、《南昌县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9、《南昌县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 10、《南昌县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规划原则
1、规划从南昌县在南昌市域、全省范围所处的实际地位出发,充分考虑南昌县城及城镇体系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做到与南昌市区很好衔接。
2、规划充分注重城市特色和城市风貌的建设,协调现代化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关系,创建现代化的园林城市。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4、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协调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5、从实际出发,重点解决城市中现存的问题,协调近、中、远期及远景规划,使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保持完整、协调性。
三、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毗邻南昌市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接受其经济辐射,加速南昌市区与南昌县城区的对接,经过20年的建设,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区),成为南昌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规划期限
近期 5年 2001-2005年 中期 5年 2006-2010年 远期 10年 2011-2020年 远景 30年 2021-2050年 五、规划区范围
考虑未来南昌县城区用地包括莲塘(含莲西、小兰)、八一、东新、富山四个乡镇,为便于南昌县城区规划建设的协调统一管理,规划将莲塘镇、八一乡、东新乡、富山乡四个乡镇范围内的用地划作为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03.8平方公里,规划区内2000年现状人口为15.68万人。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南昌县经济经历了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特点有:
1、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较快,位于全省市的前列。南昌县经济总量位于全省91个市县中的第4位,位居全省80个县及县级市之首,国内生产总值1949—2000年由0.36亿元,增加到59.8亿元,年均递增10.54%,1978—2000年增长速度更快,由2.17亿元增长到长到59.8亿元,年均递增14.40%,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与同类城市相比,南昌县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处于前列(见附件)。
2、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00年三产比例为31.77:30.78:37.45,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4.2:35.0:40.8相比,第一产业比全省高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省低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低3.5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发展历史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历来为一、三、二,直到2000年产业结构才成为三、一、二。总体来讲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第二产业比例有待快速增长。
3、工业体系初步建成。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县工业进入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医药、食品、饲料、机械、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尤其是医药企业发展速度较大,2000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为25%,成为县域工业体系的领头军。从工业结构上来看,南昌县工业是以轻型工业为主,轻重型比例
为57.75:42.25。从所有制结构上来看,国有企业工业产值为1.56亿元,所占比重为2.57%,非国有企业为97.43%。
二、社会经济优势条件分析 1、较好的区位优势
南昌县紧邻省会城市南昌市,与南昌市同属鄱阳湖平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1926年南昌市成立,市县从此分治。南昌县从东北至西南对南昌市形成抱合之势,是南昌市的“南大门”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最易得到南昌市的辐射影响,接受其产业的转移,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南昌市区加速向东部及南部拓展,向南将使南昌市区与南昌县城连为一体,成为南昌市区的拓展部分,向东与昌东镇连为一体,加速瑶湖及昌东大学城的建设,促进南昌县域东部城镇的发展,因而南昌县的城镇发展与南昌市的做大做强始终是紧密相连的。
2、适时的发展机遇
江西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后方基地,江西利用“三低一高”的优势,积极吸引资金和技术,加速全省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期努力将江西省建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人民群众休闲旅游的后花园,远期全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成为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强省。目前全省正全力开放开发,大力吸引资金和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制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