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三)

教学目标: 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离子符号的书写, 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 教学难点: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探究离子的形成 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练习 书写离子的方法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离子符号的意义: Mg2+上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O2-上的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课堂练习:见学案 〔提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及得失电子的难易上有何不同? 小结 〔讲述〕我们知道,钠是金属元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氯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有七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当钠跟氯反应时,钠原子将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两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成了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案。 学生表演; 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 设计一个方 思考 学生活动 复备栏 第1页 共2页

〔讲述〕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上了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上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板书〕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讲述〕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化合物氯化钠(NaCl)。 〔板书〕钠十氯气→氯化钠 Na十C12 → NaCl 〔讲述〕如氯化钾(KCl)、氯化镁(MgC12)、氯化钙(CaC12)、氟化钙(CaF2)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讨论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投影 小结: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总结本课时内容 课堂练习 作业:巩固案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三) 离子的形成 1.离子. 2.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教学反思:

第2页 共2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