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原因 三、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
明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文体特征。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明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掌握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思考题: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一、史书杂传 二、笔记小说 三、唐宋诗文 四、戏曲说唱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和艺术
一、《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倾向 1.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 2.智慧才能的人格内涵 3.忠义勇武的道德规范 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构艺术 2.战争描写艺术 3.语言特征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选讲:《三顾茅庐》
一、人物出场和情节结构艺术 二、语言特征
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与流传
一、历史演义小说的成熟 二、文学影响 三、社会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6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历史演义概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七实三虚”的虚构艺术;战争描写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成书、版本、思想倾向等相关知识,认识《三国志演义》的影响,认识《三顾茅庐》的情节结构艺术,掌握历史演义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其虚构艺术和战争描写艺术。 思考题: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4.《三国志演义》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倾向?
5.《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6.《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的? 7.《三国志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有何特点? 8.《三国志演义》人物是类型化形象吗? 9.《三顾茅庐》一节的情节发展有何特点?
第三章 《水浒传》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
一、史书 二、笔记诗文 三、说唱 四、讲史(平话) 五、元杂剧
第二节 《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节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一、思想内涵
1.逼上梁山
2.重武尚侠,替天行道 3.嗜酒戒色 二、艺术特色
1.百川归海式的结构 2.人物的出场与性格 3.简洁生动的语言
第四节 《水浒传》选讲:《血溅鸳鸯楼》
一、细节描写艺术 二、武松性格特征
第五节 《水浒传》的影响和流传
7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成熟 二、影响与流传 课程的重点、难点:
《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英雄传奇概念;逼上梁山的主题;性格表现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掌握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作品的结构特征和性格表现艺术,认识《水浒传》对后世社会与文学的影响 思考题: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3.小说《水浒传》和元杂剧“水浒戏”在内容选取上有何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