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作者:鄢俊慧 黄 毅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

【摘 要】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该文作者不仅对其作了细致分析,而且结合对它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王国维;人生;境界 一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不仅对传统词学进行了批判的终结与转变①,也开端了中国现代诗学,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终结的标志,对现代中国诗学转型有深远的影响②,亦为“现代美学”的研究奠基③,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宋代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文按原词解,是情感堆积、登高有感的酝酿期,对下文“望尽天涯路”做一种铺垫。王国维则将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信念,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概貌,才能夯实成功的基础。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却不失得意人生的形象觊觎。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词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亦作“蝶恋花”,是词调的不同名称,因梁简文帝诗有:“翻阶硖蝶恋花情”句故名,又名《一箩金》、《黄金楼》、《卷珠帘》等。为双调,60字,仄韵④。这句话被王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⑤,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被定义为得意人生的过渡境界,对事业、对理想,需保持执着追求,忘我的奋斗,朝着成功的彼岸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又名《璜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为双调,定格上下片各6句、76字,两片除第四句外,均押仄声韵。调名取自张衡诗句“何以报之青玉案”。⑥词文原是描述元宵佳节的状况,被王国维巧妙的用在此处,旨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人生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二

早在几千年前,王国维先生对人生境界就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感观技巧,更不乏文人的雅致。有人说过:“文学创作不靠创作灵感的一时冲动,而是靠作者长久的生活积累和文化修养。”经典文论的背后必定有个拥有沧桑人生的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真构成“文论的心”,显示着他们独特的统帅于志气之下的神气与风韵,或刚或柔,却都是属于他们自己,是志气的符契,人格的外延,也是一种独特的人格之美的凝聚与升华。在这里,笔者就不再重复王国维的人生阅历了,倒是想说说自己对这三境界的接收和相关理解。

巴尔卡斯·阿里流士说过,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每个人的思维似乎都需要一把钥匙的开启,“阅读”便刻录了我这份成长,不知道要如何定义她,更不知能如何定义她,或许我只能算是个拜模者。孩提时的自己有的是茫然和踌躇的时间,始终觉得自己处于悬浮的状态,这种状态让我恐慌,也只有在现在我才能清晰的剖析自己。终于,阅读告诉我,任何一个缺口的杯子换个角度看它都是圆的;阅读告诉我,面对太阳阴影只能在你身后;阅读告诉我,当麦子向着太阳愤怒的生长的时候,杀向180°那个方向就是辉煌;阅读还告诉我,势利纷华,不近者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当有一天,我长大了!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构建框架,清楚并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以高屋建瓴的标高去“苛求”自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怎样的一种开拓未来的气魄,可是,胆怯过,也退缩过,失落过,也徘徊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历过种种,在学习中也在跨越文本,深知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是阅读中吸收的经验告诉我要坚持,也是文本中吸收的经验告诉我能坚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阅读孙子兵法中,笔者也领悟到不少人生趣巧。开始萌发人生目标时就应该找准方向“合于利而动”⑦,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以前瞻的角度把握时机,有执着的信念。在前进道路上更应该坚持,忘我的奋斗,朝着成功的彼岸在所不惜,充分把握机智和勇气,“筹不虚运,策不徒发”⑧,并且有足够的胆识,自我的意念,各种情况应对自如,“在利思害,在害思利”⑨。最终一定能超越成功,夯实继续奋斗的基础,人生的旅途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激水之疾于漂石者”⑦。

人生还有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意境何尝不同于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呢,“终不悔”是山亦或是水,“蓦然”发现真理何尝不在我们的周遭,只要你以一定的视角去挖掘,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姿态在“天涯路”上晋级。扎克斯说:梦是灵魂被斯开的缺口,其实“灯火阑珊处”的光亮都在黑暗中伫立,等着你“回首”的那一天,或者说是我们被“驯服”的那一天。

世界上有一种情感叫驯服,《小王子》告诉我们。也许,每一个读者被这个寓言式的童话故事驯服的原由大相径庭,笔者却认定在“天涯路”的我们正在用自己行世的技巧驯服别人,也正在接受别人的驯服。王国维先生阐述的每一个历程都需要驯服,哪怕是被命运的驯服,被成功的信念驯服,咱们都得先驯服自己再驯服别人。当热烈的心态恒温了,当自我的价值定义了,“灯火阑珊处”便触手可及。 注释:

[1] 方智范等著.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402页 [2] 朱崇才著.词话论.中华书局,339页

[3] 曹辛华 张幼良著.中国词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69页

[4] 王大奇编著.中国历代绝妙好词赏析.中国长安出版社,29页 [5] 《人间词话删稿》

[6]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549页 [7] 孙子兵法·计篇 [8] 孙子兵法·形篇 [9] 孙子兵法·九变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